姓氏大玄机 暗藏遗传密码 kZ-~
;fBe
*.%)rm
玄机一: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9p9$kFot
Uv`v|S:+2
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4 &N0IG
0C+yq'D~[
有专家解释称,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n UCk0:{
P8 ,jA<W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 6XL9
qb~X
W?J*9XQ`
玄机二:同姓不一定同家 n3g
WMC
G!LNP&~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倍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 vKf;&`^qE
#'Y6UGJ\n
但实际上这并不可信,调查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W#7-%oT
q\y#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k,iV$,[TF
A;j$rGx
河南发现“难”姓村 韩国人组团寻根认亲 B
m@oB2x)
Q0uO49sg
在调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过,“过去看到时,还以为这些怪姓是因为笔误产生的,但经过我们这次调查后发现,这些怪姓有其深远的根源。” :G=1$gb
_&Uo|T
在河南,有研究组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里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难”,当时研究组曾认为这个姓是笔误造成,不具有统计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访问团”来到中国。 }:l%,DBw
obc^<ZD]
原来,“难”姓在韩国人看来,就是自己的根源,“河南曾出土过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记载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难楼’,‘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才到了现在的朝鲜半岛,因此,河南这些姓‘难’的村民就被韩国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先。” _B7?C:8Q- %3#I:>si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并且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得延续。百家姓中有七成姓来源于洛阳偃师。 :mV7)oWH
-5,y
1_M
百家姓大全: _KhEwd
}%ZG>LG5J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jqH @\P
.x\/XlM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FI5z[8,
JI{OGr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VV4HoH]8
J7 Oa})-+'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BXKlO(7
e|OG-t[$*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P22y5z~
9!Q
$GE?vl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A8Q5,y
&+|jJ{93z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E#&c]9QM75
troy^H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tq4"QBIKh
"`8H:y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0&SrKn
d=.n|rS4
W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cI6&;y
2:6Y83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k=d%.kg
(<g;-pZH%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楚 闫法 汝鄢 涂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海 羊舌 微生 岳帅 缑亢 况后 af`f*{Co3
)0 42?emn
有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牟 佘佴 伯赏 南宫 墨哈 谯笪 年爱 阳佟 第五 言福 伦续卯
5K_N
k7Be'E
BKG
中国现存复姓 f6aT[Nw<
\V!X& a
B:百里 北堂 北野 L`VQ{|&3V
[/#k
$-
C:淳于 单于 成公 叱干 叱利 褚师 cr=FMfhB
iJynR [7
D:端木 东方 东郭 东宫 东野 东里 东门 第二 第五 独孤 段干 达奚 L3hxe]mr
2)j#O
G:公孙 公广 公上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祖 公玉 公西 公 公孟 公伯 公仲 公户 公仪 公山 公门 公坚 公乘 哥舒 谷梁 谷利 高堂 贯丘 (Db*.kd8,
F%ylR^H>
H:皇甫 赫连 呼延 胡母 qkR,<"C|`
\I o?ul}za
J:亓官 夹谷 即墨 EL)/5-=S
K:lT-*+S
L:令狐 梁丘 闾丘 刘傅 卢蒲 ?'8MI|*l%
[(.T%kJ
M:慕容 万俟 :Jsz"vCg&s
NXG}0`QVT
N:南宫 南门 南荣 南野 女娲 纳兰 4d3]pvv
g`f6gxc
O:欧阳 =ty@xHr
%q\P 'cK
P:濮阳 i+
&lMgh
f'?6D+Yw~
Q:青阳 漆雕 7`'fUhB!
%>*0.)wG
R:壤驷 }FdcbNsP
5l7L@Ey
S:上官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司宾 士孙 申屠 叔孙 叔仲 侍其 FoelOq6
~D-OL*2
T:澹台 拓跋 太史 太叔 太公 秃发 ;hRpAN
k`J..f9
W:闻人 王孙 王官 王叔 巫马 微生 576-X_a,
'>lPq tdZ
X:夏侯 西门 鲜于 轩辕 相里 (A<sFw?
_F$t#.o
Y:宇文 尉迟 乐正 延陵 羊舌 羊角 HZQ3Ht 3Vh
~9ls~$+*
Z:诸葛 颛孙 仲孙 仲长 长孙 钟离 宗政 左丘 主父 宰父 子书 子车 子桑 OTjryJ^
*t-A6
)2
姓氏趣闻一:有趣的十七个姓氏组合 (R|FQdH
=K<I)2
“东、南、西、北” Rb>RjHo S
CCvBE, ux
东姓:有五种来源。一种相传是舜的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一种相传是伏羲的后裔东蒙氏之后;另外高句丽姓氏也有东姓,后代迁到中原后仍姓东;也有些东姓是由土族的“什东加”这个姓改过来的;在台湾土著、满族、蒙古族等民族中也有东这个姓。东姓目前在中国分布较广,在江苏海门、天津静海、黑龙江、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均有分布,但人数不多。 ';T5[l,
>b"z`{tE
西姓: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以国为姓,相传古代有个西国,也有说是西陵古国,后来人们就把西当做姓。第二种说法,是说战国魏国时邺县有个县令叫西门豹,他的后代把“西门”这个复姓改成了“西”姓。第三种是由满族姓氏改过来的,清朝满族八旗中锡克特哩氏后来改成了西姓。 ] GPz>k
k)GuMw
关于西姓的来源,在河北、山东交界一带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而其两兄弟张延龄、张鹤岭却仗皇亲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散逃跑,为便于以后相认,他们按逃跑的方向由张姓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所以也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西姓在山东广饶、邹平、潍坊和安徽等地都有分布,但人数也不是很多。 #WmAkzvq
`h{mj|~
南姓:来源较为复杂,据《史记》记载,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的;第二种来源,是说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宣王时为大夫,他的后代就以南为姓;第三种说法认为,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把南当成姓;第四种来源,也是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高士隐于南乡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改姓南。在中国分布较广,河南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 8&[<pbN)
"Ohpb!J9
北姓: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以地名为姓,据记载,在远古有个叫北的地方,相传黄帝把蚩尤部落的一些人迁到了这里,其后人就以“北”为姓;也有记载说,北还是高句丽的一个姓氏,高句丽姓氏中不但有北姓,还有东姓,由此推断,应该是以方位为姓;还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门、北宫、北郭、北人、北野这些复姓改过来的。主要分布在河北曲阳、山西汾阳、四川德昌,内蒙古包头等地。 #1hz=~YO
6!D
“柴、米、油、盐、酱、醋、茶” N~<}\0
.p*D[o2 9
柴姓:系自江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7%,尤以山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名人有柴武,汉高祖时将军,斩韩王信于参合;柴荣,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军事统帅。 d`][1rZk
=4\~M"[p
米姓:源自芈姓,北宋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本性芈,后改为同音字米。另外,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当时常有米国人来中原定居,他们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形成米氏。分布较广,约占汉族人口0.037%,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
U.sPFt
FveK|-
油姓:起源不详,但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今山西、山东、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名人有油风,明时陵川人。 j I@$h_n
8!`.%)- 4
盐姓:源自春秋时齐毋盐大夫之后。一说,或掌盐池者之子孙以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名人有盐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盐翼,明代鸿儒。 8q[WfD
!!X9mI|2|
酱姓:源出不详。据了解中国大陆已经没有姓酱的人了,不过台湾还有。 -oT+;2\2
ymVd94L
醋姓:源出不详。今陕西、四川等地有分布。 Pisr&"A
E/-Kd!|"
茶姓:源出多头: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族。今云南、浙江、台湾等地有分布。名人有茶话,汉时人,见《江都易王传》;茶昱,明时武平人,洪武中洛川县训导。 YhK/pt43C
W]MJ!4
“一、拾、百、千、万、兆” 0g uc00IN
_<}5[(qu
一姓: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来。今安徽淮南仍有此姓存在。 w*kFtNBfU
=WRU<`\
拾姓:最早可见于《姓苑》。江苏、台湾等地均有此姓。“拾”姓可能被简写为“十”姓。不过,十姓源出不详,据统计资料称安徽青阳有。 f]65iE?x
x9
L
\"
百姓: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一属黄帝之后,名人如《说文》中的百儵;其二,由百里氏之后省略“里”而来。百姓发迹之处为河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河南、四川和重庆等地。 9NXiCP9A
)7mJ+d[
千姓:千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国,百顷王杨千里入蜀,而后有千氏。现在四川、台湾、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2s ,n!u
Fd
1gK3=Ys
万姓:万姓追宗可上溯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之后,以名为氏始姓万;芮国国君伯万之后,以字为氏而姓万……如此不一一枚举。此万姓古时即“万”姓。比较复杂的是古代也有“万”(wan)姓,如东汉著有《南州异物志》的万霞;以及从“万俟”(moqi)省略“俟”而姓“万”(mo)者———此两者均不能写成“万”。 [!efQap
h#;K9
#x6
兆姓:可见于《姓苑》和《广韵》,清代驻防杭州的满洲八旗中也有兆姓,一些蒙古族、彝族改汉姓时也常选“兆”。现江西兴国、辽宁沈阳、安徽利辛等地均有兆姓。 <Y'YpH`l
vX24W*7
姓氏趣闻二:最好听的10个姓氏 /4BXF4ksi,
`l#$l3v+
1、钱 PBnn,#
ri V/wN9C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自然是这个“钱”字最最好听了。 \-id[zKb
T mE4p
2、官 K1nwv"
pg`;)@
一听就觉得是应该当官的。 Io X9yGq
)% c)-c
3、龙 YAG3PWmD
>~InO^R`5
是不是姓龙的都会腾云驾雾啊。 <4bo7XH
k~F/Ho+R&
4、郝 Gnq~1p5^
:m)?+
因为跟“好”同音,你的名字很好听,再套上个姓氏“好”,就好上加好了。 5-po>1g'
ts$UC $
5、甄 /YR$#&N2
d0,F'?.0|
因为跟“真”同音,你的名字很好听,再套上个姓氏"真",假的都变成真的了。 tC~it
U=V
He23<hd!
6、郑 ?OdA`!wE
o`Brr:
因为跟“正”同音,不管你当什么官,处长、局长、科长什么的,本来是副的,一套上这个姓氏“正”,就变成正的了。 mmK_xu~f28
q0<`XDD`
7、金 rnaDo\5
}'-
)
现在的社会,还是多金的人最受欢迎啊。 DZZt%n8J
( mMz]b5
8、高 }H.vH
U\6DEnII?!
无论如何,高高在上的感觉还真是不错的。 Jz b".A
\OH:xW~
9、丁 +y(h/NcQ
4!|ar?Zy
最大的好处,就是一碰到“按姓氏笔划排序”的场合,老兄你就不得不高居榜首也。 i i
Y[
rP_)*)
10、孔 ?K#$81;[
u9(AT>HxT
一碰到姓孔的,就觉得孔夫子的后人,应该都是书堆里熬出来的;或者是“孔方兄”指钱,谁不会喜欢呢? 2uEu,YC
[ 此帖被京华胡氏在2010-01-30 12:5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