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氏来源 N*Owfr1N
胡氏源出于妫姓,是帝王虞舜的后代。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今河南淮阳),子孙以谥为姓”。“胡公”姓妫名满,妫满的后代以妫满的谥号为姓氏,就是胡氏。妫满有三子:长子犀侯,公元前1107年继位为申公,以封地为氏陈;次子臬羊,公元前993年继位称为相公,以父谥为氏胡;三子广,广后来周朝另封为安定使(谓其后子孙改姓胡氏)。 Z=Oo%lM6B
胡姓来源系出多支,周时有两个胡国。一为姬姓胡国在河南郾城县西南(有说漯河市东),另一个为妫姓胡国在安徽阜阳,春秋时,两个胡国先后为楚国所灭,其后这两个国君之裔孙亦以国姓,均称胡氏。还有历史上的“胡人”,即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有易姓为胡的,以便与中原人士交往。比如北魏献文帝的大哥纥骨氏(鲜卑族),在孝文帝(471—499年)拓跋迁都洛阳后就易姓为胡。勒勒族也有姓胡的,后周的胡琮就是其中一个。安徽绩溪“明经胡氏”,为李唐皇室之后,原来唐朝末帝唐昭宗李晔,于公元901年为朱温杀害后,何皇后为防满门抄斩,让太监胡三暗地把刚生数月的李昌翼带出皇宫,隐居绩溪,改为胡昌翼,生子胡延正。近代大学者胡适是其后。 UUx0#D/U0C
西晋末年永嘉二年(308年),胡姓与其他林、黄、陈、郑、何、曾、丘七姓族人家一起经江西,始入福建,主要在泉州、漳州、永定等地开枝散叶。 `q
4%
dfo{ B/+
二、迁徙史略 ;!k1LfN
胡氏发源于河南淮阳一带,三国时显于魏,居安定(今甘肃省境内)。此后子孙逐渐向其他各地播迁,至唐代成为安定和河南新蔡两地的望族。 uL!{xuN
胡关的六十一世胡贇奉使南唐(937—975年),由洞庭迁居金陵,生四子:长子胡邺生子三,长子胡霸(总八十九世),是江西吉安(庐陵)、值夏(芗城)的始迁祖,字长善,讳杲又名炳,南唐时金陵(今南京)人,任吉州府剌史,后进封庐陵郡开国侯,被奉为南迁闽、粤、赣胡氏始祖。北宋仁宗年间,其后裔胡万九郎,字长盛,任职泉州巡务,自赣宁都迁福建汀州府(今长汀县)胡家坊开基(总九十一世),生子三:长胡五郎、次胡六郎、三胡七郎。胡七郎八世孙胡有通(总九十八世),生于1299年,由福建永定县下洋于元朝末年迁丰顺县汤坑开基,成为胡氏入粤始祖一世,后裔分布在广东省梅州、五华、平远、惠州、河源、龙川、紫金、汕尾、中山、新会、顺德、揭阳、普宁等地。 :LL>C)(f
^6~CA
三、迁入紫金概况 bYEq`kjzc
迁入紫金县的胡氏大部分为胡有通所生一、七、九、十房之后裔,还有从福建直接迁入紫金县城西门胡氏的后裔。紫金胡氏主要分布在县城、附城、乌石、临江、蓝塘、柏埔、古竹等镇。据2006年紫金姓氏人口统计,全县胡氏有2000多人。 Ve&(izI
h
(一)胡有通裔系 o(.
PxcD
1、胡有通裔一房。胡念一是胡有通长子,于元朝末年从丰顺迁梅县松源、兴宁黄槐镇双头,生子三,长子胡均山迁平远县坝头镇,至八世胡日烈于乾隆年间迁入永安(今紫金县)临江镇桂林村,其后裔分迁胜利村、年丰村、梧峰村,胡日烈之孙胡兆行于康熙中期迁古竹镇蓼坑村上坡小土名上塅。 : /9@p
2、胡有通裔七房。胡念七郎是胡有通第七子,字宗伯,生子五,次子胡均宝裔孙胡英文从五华县水寨迁入紫金县临江镇塘排村。第四子胡渊的四世孙胡有汉于明朝嘉靖末年(1522—1567年)迁入附城镇林田村冷水坑。 nJYcC"f
3、胡有通裔九房。胡念九郎是胡有通第九子,字裕,号宁化,生胡汉荣迁入龙川县张坊约,至二十二世胡开华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从五华县岐岭镇黄塘村(岐岭是龙川五华分水岭)迁入临江镇梧峰村。 J}coWjw`q
4、胡有通裔十房。胡念十郎是胡有通第十子,字宗叔(1320—1383年),其孙胡闻聪迁入五华县洑溪都,胡闻聪三世孙胡宁(1422—1500年)生五子:胡源、胡淳、胡泷、胡XC凤.JPG;%100%100〗、胡XC彪.JPG;%100%100〗。八世胡文谟(父胡XC彪.JPG;%100%100〗)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由五华县洑溪迁来附城镇林田村冷水坑。胡源五代孙胡一威父子(子胡焕)从五华县洑溪迁入蓝塘镇布心村银坑仔开基。胡泷十五世孙胡灿端生三子:胡俊兰、胡耀兰、胡木兰,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迁入紫金县城,胡泷十六世孙胡乃于1941年从五华县洑溪迁入蓝塘圩镇。十八世孙的胡凤娘、胡贤文从五华县安流迁入紫金古竹圩镇。 R4"g?
e
(二)胡氏后裔 |/g\N,]
1、胡建香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从福建漳州平和县芦溪镇石天井迁居现紫金县城西门,四世胡子孺生五子:胡永贤、胡久贤、胡彪贤、胡相贤、胡仕贤。胡仕贤后裔迁广西贺州市;胡永贤生三子:胡琏、胡瑶、胡琼。胡琏定居紫金县城西门,胡瑶迁入附城镇黄花村仓背开基,胡琼由紫城镇迁入柏埔镇大鲁村发展。 ".qh]RVjV
2、另外乌石镇南岗村荷树排有胡姓是外地和西门胡迁入。 =S-'*F
3、胡忠的曾祖父胡子正于清朝末年从湖北省迁入紫金县城古竹圩镇开基。 LmLV2f
e/WR\B'1
四、堂号(郡望)、祠堂与堂联 :Q\b$=,:
(一)堂号(郡望) w $7*za2
胡姓郡望在安定、新蔡。常用堂号为“安定堂”、“淮阳堂”。 tLpDIA_8
“安定堂”胡氏发源于河南淮阳一带,三国时显于魏,后移安定。又宋代胡氏五十八世胡瑗,世居安定(今甘肃泾州境内),为安定学派创始人,世称“安定先生”,故胡氏以“安定”为堂号。 M[0@3"}}
(二)祠堂、堂联 }Y5Sf"~M
胡氏宗祠在紫金境内现有县城西门总祠,黄花仓背分祠和柏埔大鲁分祠。 'Z-jj2t}
1、西门总祠 h]<Ld9
该祠位于紫金县城西门街西内巷六号,坐西向东,为上三间,一大厅,一门厅,一天井,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00平方米,2004年重建。 p3*}! ez4
大门联: !9i,V{$c`"
洛阳著绩,皇纪遗勋。 Pb.-Z@
顶梁联: Z8Fb
x+~"
本宗思颍水发源,缅洛阳著绩,皇纪遗勋,奕世辉煌,依诚信而兴旺; ">kfX1LT
立祠由福庐分筑,迁紫邑西门,宏开泰启,历代鼎盛,凭积德以炽昌。 9[|Ql
2、黄花仓背分祠 2Ni$
(`"
该祠坐东向西,砖木结构,上五间下五间,三栋,中堂八柱落地,有屏风。祠外有池塘、余坪,占地总面积四亩多, 2006年重建。 Ku_`F2Q
大门联: im_W0tGvF
颍安源远,定胤蕃昌。 ~)}npS;
上厅顶梁联: H~@E&qd
祖屋喜重光,快睹土旺龙兴,人文蔚起,忠厚远承,莫不峥嵘百世; 4.7ePbk[E
祠堂开大运,叨蒙先贤福荫,育桂培兰,诗书永绍,自能炽昌万年。 s} ,p>8
中堂顶梁联: E'e#axF;
描眉发脉,鸡嶂前朝,山岳卜神奇,忆我祖乐仁施义,劳心劳力,早为孙曾留福地;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