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帮助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 2677阅读
  • 0回复
胡一宾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 UID3
  • 精华 35
  • 发帖1167
  • 金钱88145 RMB
  • 威望24278 点
  • 贡献值8888 点
  • 交易币8790
  • 好评度12796 点
  • 在线时间1261(时)
  • 注册时间2008-06-13
  • 最后登录2023-06-13
倒序阅读   只看楼主      0  发表于: 2008-08-22
更多操作

[转贴] 白沙陇经济综述

------------------来源于:普宁白沙陇村网:http://www.pnbsl.com "9#hk3*GqX  
`Ip``I#A  
明、清、民国时期  2<E@f0BVAy  
        白沙陇村地处平原地区,昔年各氏祖先共辟荒林而改成良田。故历代以来,各氏乡亲皆以农业为主。 %RIlu[J  
        明未时,各氏多于家乡开办夏布加工作坊,加工后夏布运往上海、天津、汉口等地出售。清代至民国初期,卢氏有和记、禄合、宝记、忠记等布庄,秦氏有祥记、河记、顺记、双利、勇利、昌振等布庄和利民染织厂,还有流沙中华路(桥西)、秦茂昌、秦茂隆、秦茂兴经营的豆饼(俗称“豆凡”)、田粉等农肥生意,双利、祥记还设有糖房做糖生意。村中又有六七个榨蔗场(糖寮)。秦氏还于汕头开办一家环宇洋行。 { ^R r:+  
        白沙陇秦氏历代祖传医学,医生殊多。清代至民国时期于潮汕各地开办很多药店诊所,有不少还负有盛名,深受病家称道。白塔秦片的秦氏,多以务农兼网渔业为主,也有数户从事金银首饰加工业。 xQ! Va  
        新乡陈氏历代祖传制造修理碾谷土砻,在县内各村为各农户修造,属半农。 re fAgS!=q  
        夏布加工作坊使用劳力较多,部分村民被雇用,以获取经济收入。至民国初期,随着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日益扩大,日本“洋布”倾销中国,国产夏布一落千丈,夏布作坊相继倒闭,于是一部分白沙陇人转往南洋谋生(多“过番”,到暹罗)。故全村部分农户每年有不同程度的侨汇收入。但也有部分人因无土地,缺劳力,又无侨汇收入,生活困难。1924年初,村中有些贫苦农民常往惠来、海陆丰挑盐度日。 q\/xx`L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侨汇全部中断。1943年春旱严重,农田无收,县内发生大饥荒,瘴疫流行,村民饿死者不少,全村有十几户逃荒去江西。1945年日本投降后,海路通航,村里很多穷困者告别亲人,离乡别井,漂洋出国,到马来亚、泰国等地谋生。当时全村人口由原1500多人减少为1200多人。到1948年,全村人口1400多人,400多户,耕地面积650亩。村里绝大部分的农民靠租地耕种为生,外出者靠打工、肓挑、搬运度生。  ujLje:Yc  

 新中国成立以后 p+;;01Z+_  
         解放后,社会形势发生变化, 有些在外的村人回归故里。 cp&1yB   
        1950年,全村有人口1500多人,耕地650亩(老亩)。村中实行土地改革分田分地,每人分得土地0.4亩(老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家家有余粮,农民大翻身。当时,白沙陇村民以“天下农民一家亲”为信念,全村共捐稻谷100担支援池尾镇贫困村上寮村的农民兄弟。 $wcTU l  
       1953年,白沙陇村与赵厝寮村合并为赵陇乡。乡政府贯彻执行查田定产清丈耕地政策,清丈后白沙陇村耕地总面积是900多亩(市亩)。政府评定年产量单产842市斤,应上交国家公粮(王粮),白沙陇按国家累征税率12.09%上交国库,余下的作村民自食口粮。此期间,人民生活丰衣足食。 n(9$)B_y  
       1953年,县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4年县实行棉布定量凭布票供应政策。1955年县实行食油统购统销政策。 -HvJ&O.V$  
       1955年,政府号召村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白沙陇村共组织了10几个互助组,生产体制从单干户转为小集体耕作,收成的粮食归各户所有。1956年上半年,白塔秦片又从小集体转为大集体,成立了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下半年全村合并成立为一个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所有土地一律入社,社员耕牛农具折价入社,打破了旧社会遗留下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取消土地分红,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合作社生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大搞技术革新,引进良种,农业生产形势大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比较平衡,家家户户衣丰粮足,全村没有懒汉、乞丐,也无小偷小窃出现,治安稳定。 }\QXPU{UVd  
       1957年年底,白沙陇村与南园合作星星社。 p{x6BVw?>  
       1958年秋,白沙陇村与全国一样,走公社化道路。行政体制也随着改变,星星社更名为南园管区。生产关系也随着改变,由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收成归集体,经济收入归集体,由集体发展工副业。是年白沙陇村办有养猪场、小水电站、碾米厂、抽纱场、医疗站、信用合作社(小银行)。全村分片办起了5个公共食堂,吃大锅饭8人1桌,食饭不用钱,每个劳力每月还领到6元的零用费,在校学生也每月领到0.2-0.3元的学习用费,产妇也有生活费和肉证补贴。所有劳动力由集体统一调配到各行业参加劳动。全村大搞农业水利建设,集中劳力修筑寒妈、三坑等水库;进行开荒造田土地大平整,在大平整期间把所有的零碎小区耕地规划成大区田,把大区田中所有的小沟、废池、坟地都一律去掉平整成水田,把所有的田园的坟墓统一迁至南山农场(即蛇场)安葬(男女分开),对水利灌溉渠道进行整修,乡道村路重作规划。当时村中原有一条大溪名叫"粮坛溪",位于现市华侨医院西南侧,面积约10余亩,也平整成水田。通过这次大平整,全村增加了耕地面积100多亩。 Ie}7#>S  
        公社化期间,由于大刮浮夸风,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物质发生紧缺,供不应求,如农民买条浴布还要布证。白沙陇村民也和其他各地群众一样,生活紧张,经济困难。1959年夏,公共食堂全部取消,各家各户自行开灶。 TMD*-wYr  
        1961年,白沙陇与南园拆乡,自建村政,称白沙陇大队,直属于红色公社所辖。白沙陇大队下设11个生产队,大队土地、耕牛、农具、债务都按各生产队人口数搭配给各生产队,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分配落实给各生产队完成,并建成包工包产各生产队核算的制度(这种核算制度一直坚持到1980年)。由于白沙陇是侨乡,是年大部分村民得到海外侨胞钱、物的授助,生活有了好转。 ~g}blv0q+B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社会混乱,生产关系改变,农民积极性提不起,生产停滞不前,加上国家金融不稳定影响了侨汇收入,白沙陇的侨汇收入减少,全村人民生活受到直接影响。 F8xu&Vk0:  
       1968年,白沙陇村响应号召,开展"农业学大寨",改评工记分为政治评分和政治评粮(口粮),村民生活还是有困难。 7|k2~\@q  
       1970年,村政领导班子积极带领广大村民大搞粮食生产,在肥料缺乏情况下大积土什肥,积绿肥,做到以粮为纲发展农业;大搞技术革新,引进新品种。水稻品种有窄叶青、包胎矮,其米质量佳,深受社员喜爱;番薯品种有普薯二号及潮薯一、二号,其产量极高,有稳产高产特点。是时水稻年单产1700斤以上,白沙陇属高产村,家家户户有余粮,社员经常拿余粮到流沙粮食市场出售。由于丰产,口粮有余,村民大力发展养猪三鸟等副业,全村有上百家养母猪专业户。其时村中的集体工副业也得到发展,村中有养猪场、乳牛场、柑场、抽纱场、绣花场、瓦厂、粮食加工厂、竹帽厂、小五金修理厂等企业,经济收入增加。村民侨汇收入也比以前有所增加。由于集体经济与个人经济同步发展,村民生活得到大大改革。 ' L-h2  
       1979年,全国体制下放,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白沙陇和其它地方一样,把耕地按人口分配到户,粮食产品除完成定额的征购任务外,全归农户自己支配。 E <N%  
       80年代,白沙陇村紧跟着形势的步伐,进行改革开放,工副业及其它各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村集体创办有药材市场,址于老爷宫前即华侨医院东西两侧;又办有温泉旅社及服装市场,址于原沟头园百岁祖边接近流沙西市场附近。村的侨胞还捐资建造白沙陇乡道大牌亭2个、公学1所(占地面积10余亩)。村民也多开始建新房。 `-g$ 0lm7  
        此期间,流沙市场相当活跃,烟草、药材、服装、布料畅销全国各地。白沙陇村地处县城腹地,商贸活跃。由于市区建设使耕地面积缩小,村民大部分弃农从商从工,有的办起服装厂,有的搞起建筑业等。同时,不少外地人到流沙做生意、办工厂,在白沙陇租房办厂、务工,由此白沙陇村民经济有了明显的变化。此后,市政建设发展迅速,白沙陇村的耕地仍不断被政府各部门征用建办公楼或建住宅楼。村政也在闹市处建设一批集体企业,如药材市场铺面、成衣场、白桦大酒店、松鹤大酒店,并承包给私人经营,年纯收入320万元以上;又集资建了些民楼铺面分配给部分村民,作为其今后生活的来源。村中有95%以上的农户也建成了新住房,是时全村耕地由于被国家征用及村民自建民房而大幅度减少,仅存200余亩。 Z~K} @  
       90年代,全村经济更加发达。尤其,自1993年普宁撤县设市后,白沙陇又似春风送暖,更展丰采。1994年,全村农户824户,农业人口2298人,耕地面积实存170亩。管区党政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地处市区商贸活跃的有利条件,大力兴办集体企业,发展商业。至1995年,管区集体企业拥有白沙陇经济发展公司、普宁市金盛典当行、白沙陇农村合作基金会、流沙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关经营部、白沙陇温泉旅社等等。村党总支、办事处特别注重抓好财务管理工作,使村于1995年被流沙镇政府评为"农村财务管理先进单位。"村民经济收入大提高,人年均收入超过3000元;生活方式也从农村转为城市居民式,大部分农户天天都能吃到"一稀二干"的饭,不少人每天三餐有鱼、肉、菜加汤。此确是史所未有的生活。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皆有新建房屋,有的又将新建房屋改建为楼房。解放前白沙陇与各乡是阡陌相接,如今与毗邻各乡是楼宇相连,成为左邻右舍。市政府还把南门外至顶乡老寨沿广汕公路北侧(即白沙陇大路亭至赵厝寮交界处长600米宽150米的地方)的所有民房拆除,按城建规划改建成八层商住楼,定名为"龙苑新村"。楼的一、二层归村民所有,三至八层由市政府部门开发出售。  N>w+YFM  
       1996年,白沙陇于大南山的三坑下水库外东面建造了青山庄(公墓),为村民解除了后顾之忧。是年秋,白沙陇于西门外动工兴建高十层的管理区办公大楼。此外,村还拟建文化公园、公德堂。 "8 ?6;!,  
        现在,普宁市的市委、市政府、邮电局、车站、电影院、第三中学、城关中学、流沙镇第五小学等等许多单位和成衣、布料、烟草、医药等商场都建成于原白沙陇村域内,使白沙陇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H<"EE15  
        展望白沙陇的未来,前程似锦。
我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人类从未停止过这样的千古之问。寻根索源,为的是在最初的时光里,找寻另外一部分的自已。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来潮始祖姓名? 正确答案:胡道夫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