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海丰地名史志 --]

建潮胡氏网 -> 年鉴史志 -> 海丰地名史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一宾 2008-08-11 17:51

海丰地名史志

--------------------以下资料来源于“广东省情信息库”。  \ J9@p  
?N$  
海丰县(Hǎijēng Xiàn)在广东省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海城 镇。1987年辖21镇、3乡。东晋咸和六年(331)置海丰县。南部大海中“水族甚多” ①。故名海丰。唐天宝元年(742)曾设海丰郡,乾 元元年(758)废郡。1983年划属惠阳地区。?  ~p oy`h'  
_Y}(v( (;  
  ①据清 嘉庆《惠州府志》及《岭南杂记》  g%RL9-z  
H$1R\rE`  
  海城镇(Hǎichéng)海丰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部。 因是海丰县 城得名。东晋咸和六年(331)置海丰县治此。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筑城,称城夏,附城有 溪西、东田、溪望3镇相连。民国11年(1922)冬,在彭湃领导下,拆城墙,砌马路,4镇合称 海城镇。?  wm8(Ju  
L F Z  
  梅陇镇(Mēilō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驻地梅 陇圩原为一状 似“倒地梅”的沙陇,梅树头在梅峰山,树尾在梅冲山,故名。1953年设梅陇区。1957年析 置梅陇、东港、梅南乡, 1958年合并成立梅陇公社。1984年分设梅陇区、梅陇镇,1985年 合并建镇。?  q| gG {9  
E(TL+o  
  东港(Dōnggǎng)在海丰县城西南13公里。属梅陇镇。明万历十三 年(1585)村民由福建莆田迁此,因位河东,名东涧,后取方言谐音得名东港。?  e:!&y\'"9  
a7OD%yQ  
  金盘围(Jīnpánwéi)在海丰县城西南17公里。属梅陇镇。据传清 康熙三年(1664)建村。咸丰十年(1860)重建。因地形呈圆盘形,故名。  W~dS8B=<  
c5]^jUB6  
  ?公平镇(Góngpí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驻地 北宋初形成公平圩,交易明正公道,故名。1953年设公平区,1957年改公平乡,1958年成立 公平公社,1984年分设公平区和公平镇,1985年合建公平镇。  U.?,vw'aai  
#,!.e  
  ?青湖(Qīnghù)在海丰县城东北11公里。属公平镇。明嘉靖九年(153 0)前后建村。因有一湖,水面悬浮青萍,故名。?  WBTX~%*U  
bnUd !/;  
  笏雅(Hùyǎ)在海丰县城东10.5公里。属公平镇。明嘉靖三十三年(15 54)建村。因村成弧形笏状,故名。?  m./lrz  
=wI ,H@  
  小漠镇(Xiǎomò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南临红 海湾。驻地小漠 原为沙滩荒漠而得名。明末形成小漠圩。1964年成立小漠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hQ8/-#LO_  
^ U:pv0Qz  
  ?九兴群(jiǔxīngqún)在海丰县城西南39公里。属小漠镇。南宋 末建村。传说此地为狗地,故名狗兴群,后方言谐音雅化九兴群。  HAN#_B1.  
PN0:,.4  
  ?大围(Dàwéi)在海丰县城西南41公里。属小漠镇。原是海岸滩涂,清 初因大面积围海建居,故名。  \t^q@}~0Wz  
B{c,/{=O  
  ?鹅埠镇(Ebù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因驻地处一鹅形 山下,故名鹅埠岭,清代称鹅埠圩。1957年设鹅埠乡,1958年成立鹅埠公社,1984年改区, 1986年底建镇。  Sn" 1XU  
I^\YD9~=x  
  ?水美(Shuǐměi)在海丰县城西南37公里。属鹅埠镇。因处河渠末端 而得名水尾,后取其谐音雅称水美。?  qrm~=yU%  
KcNEB_i  
  红罗(Hóngluó)在海丰县城西南35公里。属鹅埠镇。畲族。分蓝、雷、黎3姓。蓝姓祖籍江苏常州府,迁福建和潮安县凤凰山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再 迁此。雷、黎氏先后从惠阳山区迁此。原无村名,至民国16年(1927)因山坡遍开红花,似罗 裙而名红罗。  H$;K(,'  
\f@PEiARG7  
  ?杨安(Yáng’ān)在海丰县城西南41公里。属鹅埠镇。原池边多杨柳 树,村民祈求安稳生活,故名。?  Tfs7SC8ta  
s?E7tmaM  
  赤石镇(Chìshí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西部。驻地元末建 。因街道日字 形,故名日隆圩。清中叶,人称此乃烘炉地,需赤石垒筑才兴旺发达,遂改赤石圩。1957年 置赤石乡,1958年成立赤石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Ojie.+'SB  
vPS H  
  汤湖(Tānghú)在海丰县城西南35公里。属赤石镇。因村东北侧有温 泉,形成一热水湖,故名。?  A*MlK"  
rJ9a@n,  
  新城(Xīnchéng)在海丰县城西南27公里。属赤石镇。相传元初洪 氏迁此,称元新寨。清代洪氏翰林回乡祭祖,捐款令加升城墙三尺,遂改称升城,后取方言 谐音新城。  ]#R;%L  
Yz.[Cmd X  
  鲘门镇(Hòuméng Zhèn) 海丰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驻地港口正对芒屿岛,使航道分开,形似两门户,相 传西南海中盛产鲘刀鱼,故名鲘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形成圩集。1953年设鲘门区,1957年改鲘门乡,1958年成立鲘门公社, 1984年又改区,1986年建镇。  [^~Fu9+"  
;f0+'W  
  联安镇(Lián’ān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中南部。镇人民 政府驻渡头圩 。据传清代为避免封建械斗,石塘、优埔、田心3约联合,保护人民安全,故名联安。1957 年置联安乡,1958年成立联安公社,1984年3月改区,1986年建镇。  Tv~<W4  
 +?nW  
  ?渡头圩(Dùtóuxū)在海丰县城西南6公里。联安镇人民政府驻地。 因处河边渡口,故名。?霞埔(Xiábù)在海丰县城西南9公里。属联安镇。相传明成化年间(14 65-1487) 村民由福建莆田御史街迁此。因原是一片海埔(浅水滩),盛产对虾,故名虾埔,后谐音霞埔 。  x:@HtTX  
>9Ub=tZm  
  ?陶河镇(Táohé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镇人民政府 驻陶塘圩。因陶塘圩与附城、可塘以河为界,故镇名陶河。1957年设陶河乡,1958年成立陶 河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65s|gfu/  
EvQN(_  
  ?陶塘圩(Táotángxū)又名渡塘圩。在海丰县城东南9公里。陶河 镇人民政府 驻地。原为防咸潮筑有堤围,堤内成塘,堤外设渡,故名渡塘。清嘉庆初成圩。因有大量陶 器出售而改陶塘圩。?  y=5s~7]  
n1.]5c3p  
  大屿(Dàyǔ)在海丰县城东南10公里。属陶河镇。明末黄氏从福建莆田 迁此。村地四面环水,故名。  &``;1/J*W  
3H@TvV/;f  
  ?步雅(Bùyá)在海丰县城东南13公里。属陶河镇。相传明万历十三年(1 585)魏氏 (原籍福建莆田)从潮阳县李头乡迁可塘,后又迁此。因处荒埔上而名埔仔,后取方言谐音雅 称步雅。?  7 P=1+2V  
X#gZgz ='  
  赤坑镇(Chìkē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镇人民 政 府驻青坑圩。民国18年(1929)是赤卫队活动中心,故称赤坑。1957年设赤坑乡,1958年成立 赤坑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S-'iOJ 1]  
UiaY0 .D  
  ?青坑圩(Qīngkēngxū)在海丰县城东南18公里。赤坑镇人民政府 驻地。相传建村时村边有一清澈见底的小溪,故名清溪,后渐成圩集,俗称青坑圩。亦称赤 坑圩。?  f}  eZX  
l)=Rj`M  
  沙大(Shādà)在海丰县城东南19公里。属赤坑镇。相传明洪武十八年 (1385)建村。临沙质底河港,且村庄较大,故称沙港大乡,后简称沙大。?  jo{GPp}  
A&F@+X6@  
  流冲圩(Liúchōngxū)在海丰县城东南14公里。属赤坑镇。相传 清乾隆五十年(1785)建村。此地河水清澈,故名流清。后渐成圩,俗称流冲圩。  d8dREhK&  
ZZzf+F)T  
  ?可塘镇(Kětá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部。因驻地由章 氏二世祖可塘 公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在今下可塘建圩,称可塘圩,后迁今址,仍沿用原名。1953年设可 塘区,1957年改可塘乡,1958年成立可塘公社,1984年又改区,1986年建镇。?  "fr B5[  
Aw9^}k}UfD  
  龙牙(Lóngyá)在海丰县城东偏北15.?5公里。属可塘镇。相传明万 历十三年(1585)建村。处乌面岭与腊烛山两山延伸处,地形似龙牙,故名。  i&{8a3B  
H:y .7  
  ?白沙(Báishā)在海丰县城东15.5公里。属可塘镇。村地原是白色 沙滩,故 名。明清是繁荣圩集,现村南有明代白沙古圩遗址和清乾隆年间(1736-1795)纪事碑刻。  wgzjuTqwBF  
Vk@u|6U'  
?宋溪头(Sòngxītóu)在海丰县城东南12公里。属可塘镇。南宋景 炎三年(1278)宋军凿通东、西溪之水,称宋溪。村临宋溪,故名。  D|`[ [  
[ ecYpE<  
  ?黄羌镇(Huángqiā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 驻地明中 叶盛长黄羌而得名。1957年设黄羌乡,1958年成立黄羌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u>29VN  
/Q})%j1S0  
  石头坪(Shítópíng)在海丰县城东北25.5公里。属黄羌镇。相 传清初建村。原以石头垒墙,盖竹棚经营小生意,故名。  F}2U8O  
b!<?,S  
  ?乌泥塘(Wūnítáng)在海丰县城东北18.5公里。属黄羌镇。相传 明洪武十八年(1385)建村。有一泥土乌黑的大池塘,故名。?  Qighvei  
l|U=(aA]h  
  平东镇(Píngdō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镇人 民政府驻日中 圩。因处公平镇之东而得名。1957年置平东乡,1962年成立平东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 建镇。  X:@nROL^7  
c,X\1yLy  
  ?日中圩(Rìzhōngxū)在海丰县城东北19公里。平东镇人民政府驻 地。因集市在中午时间最旺而得名。  Xk(c2s&  
U#d&#",s  
  ?南门(Námén)在海丰县城东北22.5公里。属平东镇。相传明崇祯七 年(1634)前建村,分居东、南、西门,后因南门人多,统称南门。?  s26:(J [{  
8WfF: R;  
  大湖镇(Dàhú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碣石湾畔。镇人 民政府驻石牌寮。因大德、湖仔为该地大村,1950年建乡时取两地首字合称大湖。1965年成 立大湖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552c4h/T  
'zi5ihiT  
  ?石牌寮(Shípáiliáo)在海丰县城东南28公里。大湖镇人民政府 驻地。相传清康熙十七年(1678)建。以石垒墙,顶盖茅寮居,故名。  h^?[:XBeav  
7PHvsd"]p  
  ?大德(Dàdé)在海丰县城东南27公里。属大湖镇。相传明末建村。有大 德妈祖庙得名。  tlI3jrgw  
VO#]IXaP  
  ?高螺(Gāoluó)在海丰县城东南22.5公里。属大湖镇。相传宋时村 民由陆丰下 英迁此。有“狮象守水口,空壳山作印斗”之景,故名印江。后因近处螺地山出名而改高螺 。  `!> zYcmT  
%HwPOEJ  
  ?汕尾镇(Shànwěi Zhèn)海丰县辖镇。在海丰县南部沿海。宋 代始有人居。因 驻地处海滩沙坝尾部而得名。清雍正八年(1730)设汕尾巡司,乾隆二十一年(1756)设县丞驻 此,称汕尾镇。民国16年(1927)曾设汕尾市。1950年又置汕尾镇。1958年另成立有汕尾公社 ,1963年合并设汕尾镇。?  B5zu?AG  
2O`uzT$  
  奎山(Kuíshān)在海丰县城东南20公里。属汕尾镇。清康熙二十四 年(1685)建村。因村中央有一海龟状小山,故名龟山,后谐音奎山。?  /|`;|0/2  
mY#[D; mUe  
  盐町头(Yándīntóu)在海丰县城东南21公里。属汕尾镇。清乾隆 二十四年(1759)建村。为周围18村之最大,以晒盐为生,故名。?  WLv( K_3Y  
zrD$loaW.'  
  红草镇(Hóngcǎo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中南部。镇政府 驻地青草圩。1927年12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改称红草,意为红色政权之草。1953年 设红草区,1957年改红草乡,1958年成立红草公社,1984年又改区,1986年建镇。  s e2+X>@>  
_"##p  
  ?青草圩(Qīngcáoxū)在海丰县城南15公里。红草镇政府驻地。北 宋时建村。清初成圩,名清初圩。清末白知县以海丰为养牛地,牛需吃青草,改名青草圩。  iV(B0z  
pkjL2U:  
  ?南汾(Nánfén)在海丰县城南14公里。属红草镇。相传明万历十三年 (1585)村民由福建莆田迁此。因廖、袁、林氏住所坐南鼎立,故名。?  ^xu`NE8;  
p,$1%/m  
  海头(Hǎitóu)在海丰县城南8.5公里。属红草镇。相传明初村民从 江西迁此。因处黄江入海首个村庄,故名。?  u5$\E]+ _  
.nKyB'uV  
  新村(Xīncūn)在海丰县城东南16公里。属红草镇。相传北宋元丰八 年(1085)村民由福建莆田迁此,以新建村之意得名。  s|%mGt &L  
I zM=?,`  
  ?马宫镇(Mǎ’gō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海丰县南部。清中叶 ,驻地建天后 庙妈祖宫后逐渐形成圩集,称马宫圩。1957年设马宫乡,1959年成立马宫公社,1984年改区 ,1986年建镇。?  >umcpkp- h  
G@ BrU q  
长沙(Chángshā)又名潮沙。在海丰县城西南16公里。属马宫镇。 元中叶闽南渔民常避风停泊此地,随后建居。因处一长沙坝上,故名。也称潮沙。?  Y-gj X$qGo  
DJ[U^dWRn  
  埔町(Pùdīng)在海丰县城西南19公里。属马宫镇。明万历十三年(1 585)陈、冯氏迁此。因处荒埔上而得名。?  t 0nGZ%`  
KX[_eO L  
  浪清(Làngqīng)在海丰县城西南18公里。属马宫镇。相传北宋初 期徐氏从福建迁鸡笼山下,后移此,因临浪清湖而得名。  .kBi" p&  
nPR_:_^  
  ?田墘镇(Tiánqián Zh èn)海丰县辖镇。在海丰县东南部,东临碣石湾。驻地田墘圩原被海潮冲刷,地面破碎,地势龟状畸零,故名田畸, 后取方言谐音田土乾。1953年设田土乾区,1958年成立田土乾公社,1984年3月改区,1986年建镇。?  3Ki`W!C  
I6{}S6  
  东洲坑(Dōngzhōukēng)在海丰县城东南34.5公里。属田墘镇。相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村。原 有一半环形村靠金带港,东有一小山丘,名东洲,后因金带港淤成坑沟,遂名东洲坑。?  l4|bpR Cp  
ATk>:^n  
  埔上(Bùshàng)在海丰县城东南28公里。属田墘镇。相传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村。因处荒埔上,故名。?  dkLc"$( O  
>c5Vz^uM{4  
  湖东(Húdōng)海丰县城东南34公里。属田墘镇。相传明初建村,此处原有通海之湖,村处湖东侧,故名。?东  `f8{ ^Rau  
qYGnebn@\  
  涌镇(Dōngchō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因 驻地处品清湖东面一河涌而得名。1953年曾设东涌区,1958年成立东涌公社,1984年又改区 ,1986年建镇。  9k&lq$  
ShF ][v1L  
  ?石洲(Shízhōu)在海丰县城东南23.5公里。属东涌镇。相传明末 建村,因村前有一长形石质山丘延伸入海成半岛,故名。?  c^Rz?2x  
Z\6azhbI}  
  宝楼(Bǎolóu)在海丰县城东南24公里。属东涌镇。相传明万历三十 三年(1605)建村。村边河水远看似倒流入山,故名倒流,后取方言谐音宝楼。?  x4 4)o:  
%:YON,1b=7  
  品清(Pǐnqīng)在海丰县城东南19.5公里。属东涌镇。相传唐、 宋年间建村。因临品清湖而得名。?  6 V*@ {  
P\*-n"  
  捷胜镇(Jiéshè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南部。因驻地 处捷琅埔古战 场,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建城。取意“告捷取胜”,故名。1953年设捷胜区,1957年改捷 胜乡,1958年成立捷胜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vn6/H8  
DU({Ncge  
  大巷(Dàxiàng)在海丰县城东南29公里。属捷胜镇。相传旧为捷胜 城外一人口密集的大巷道而得名。?  k2,n:7  
aq0J }4U  
  东坑(Dōngkēng)在海丰县城东南29公里。属捷胜镇。相传村民由 福建迁此。因村后有一山坑自西向东流入海,故名。  -gv@ .#N  
DUM,dFIlvF  
  ?沙角尾(Shājiǎowěi)在海丰县城东南32公里。属捷胜镇。位处 海滩弯角尾端,故名。?  ]J5[ZVz  
c{V0]A9VF  
  遮浪镇(Zhèlàng Zhèn)海丰县辖镇。在县境东南端。驻地 地处三面环海的半岛,为遮风避浪屏障,有遮浪圩。1957年设遮浪乡,1959年成立遮浪公社 ,1984年3月改区,1986年底建镇。  V-O49  
H.v`JNs (  
  ?田寮(Tiánliáo)在海丰县城东南39公里。属遮浪镇。相传清乾隆 五十年(1785)黎氏迁此。因处田洋中心,村多茅寮,故名。  %4imlP  
:&#hjeltt  
  ?施公寮(Shīgōngliáo)在海丰县城东南39公里。属遮浪镇。相 传清乾隆五十年(1785)施氏在此搭寮居住,故名。  _ZC4O&fL  
FavU"QU&|  
  ?桂林(Guìlín)在海丰县城东南38公里。属遮浪镇。清乾隆五十年(1 78 5)建村。有众多文才,故名葛秀。后因长期深受风沙侵袭之苦,力持植树造林而改桂林。?  Bwn9ZYu#r  
[ C] =p  
  附城乡(Fùchéng Xiāng)海丰县辖乡。在县境中部。乡人民 政府驻东笏。因处县城附近而得名。1984年属海城区,1986年分设附城乡。?  t`Mm  
东笏(Dōnghù)在海丰县城东南1公里。附城乡人民政府驻地。相传 明万历年间 (1573-1620)陈氏从陆丰南塘东山迁此。处县城东郊、唐、宋时为和丰?洋边低洼草地,俗 称东笏。?   Pb+oV  
\aU^c24>  
  新山(Xīnshān)原名鹿山。在海丰县城东南4公里。属附城乡。相 传南宋建村,时山有鹿,名鹿山。1950年曾设三新乡,改新山。?  yL_-w/a  
toX4kmC  
  城东乡(Chéngdōng Xiāng)海丰县辖乡。在县境东部。乡 政府驻上埔。因处海城东面而得名。1974年成立城东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乡。  * 8kg6v%  
` m`jX|`  
  ?上埔(Shàngpù)在海丰县城东1公里。城东乡政府驻地。据传原为 施、王、郑 氏居住,后迁走。南宋景炎元年(1276)黎、叶等氏迁入,处平缓小山丘上,灌木丛生,名象 埔,后取谐音改上埔。?  2fFNJ  
rm1R^ n  
  关后(Guānhòu)在海丰县城东北4公里。属城东乡。相传清时有一 官道经此,设关卡,村处关卡后面,故名。  rcOpOoU|  
WK:~2m&y  
  ?莲花山乡(Liánhuāshān Xiāng)海丰县辖乡。在县境西 北部。乡政府驻总寮。因处莲花山下而得名。1965年设莲花山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 乡。  !M )!  
k2j:s}RHY  
  ?总寮(Zǒngliáo)在海丰县城西北6公里。莲花山乡政府驻地。195 0年,来银瓶山采矿者在此搭茅寮居住,1952年成立海丰银瓶矿站,遂成聚落,故名。  0{gvd"q  
C>:F4"0  
  ?埔仔峒(Pùzǎidòng)在海丰县城西北18.5公里。属莲花山乡。 村处四周环山的峒(垌)田中,村地原为草埔,故名。?  Rr|VGtg  

胡炳霖 2008-08-20 12:39
很详细啊,强!


查看完整版本: [-- 海丰地名史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0 Code ©2003-2010 phpwind
Time 0.082010 second(s),query:2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