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帮助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 5438阅读
  • 0回复
胡一宾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 UID3
  • 精华 35
  • 发帖1167
  • 金钱88145 RMB
  • 威望24278 点
  • 贡献值8888 点
  • 交易币8790
  • 好评度12796 点
  • 在线时间1261(时)
  • 注册时间2008-06-13
  • 最后登录2023-06-13
倒序阅读   只看楼主      0  发表于: 2008-08-11
更多操作

[分享] 揭阳地名史志

--------------------以下资料来源于“广东省情信息库”。  @KW+?maW  
QN}3S0  
?揭阳县(Jiéyáng Xiàn)在汕头市北部。县人民政府驻榕城镇 。1987年辖20镇。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始建揭阳县,属南海郡。以县西北秦戍五岭之一 的揭阳岭得名①。南宋绍兴十年(1140)县城从 玉帛村(今京岗村)迁至玉窖村,即今榕城镇。1983年属汕头市。?  l9ifUh e  
1(:=j Ofk  
  ①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F"m}mf  
;8;~C "  
  榕城镇(Róngchéng Zhèn)揭阳县辖镇,县人民政府 驻地。 在县境中南部、榕江中游。原称玉窖村。南宋绍兴十年(1140)知县孙乙建为县城,以揭阳多 榕树,定名榕城。1949年改名榕城市,1956年置榕城镇。1958年成立榕城公社。1963年复设 榕城镇。  9A} kkMB:  
$Va]vC8?  
  玉浦(Yùpǔ)又称尖浦、詹圃。在揭阳县城北1.5公里、榕江北 岸。属 榕城镇。宋代建村。以詹姓为主,原名詹圃。清乾隆七年(1742)乡人黄世杰(进士)雅称玉浦 。  3|83Jnh  
<SC|A|  
  东山(Dōngshān)在揭阳县城北4公里。属榕城镇。明代建 村。此处原有东西两个小丘。本村处东面山丘而取名东村。  tZNad  
:|m~<'g  
  ?仙窖(Xiānjiào)在揭阳县城西南0.8公里。属榕城镇。明 末建村。相传古代村前渡口处有“仙迹”,小溪绕村一周,得名仙窖。?  %8} ksl07  
]:E! i^C`Z  
  埔上(Pùshàng)在揭阳县城东1公里、榕江北河畔。属榕城 镇。北宋末建村,因在河港环绕、水松茂密之高埔上,故名。  j3rv2W\  
~\)&{ '  
  ?地都镇(Dìdū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面临榕 江出海口。镇人民政府驻钱岗。古称地美都,历来为“鱼米之乡”,故名。1949年设地都区 。1960年成立地都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W &0@&U  
P2 K>|r  
  ?青屿(Qīngyǔ)在揭阳县城东18公里、榕江下游北岸。属地都镇。宋 未建村。古为海岛,因岸上长满常绿茅草而得名。  }*}`)rj,  
5cNzG4z  
  ?军民(Jūnmín)在揭阳县城东南30公里、桑浦鸡笼山西侧。属地都 镇。宋、元已有人置居。原名蕉山陇,因广种香蕉而得名。1955年以与驻军关系密切,易名 为军民村。  :WfB!4%!  
5>1Y="B  
  枫美(Fēngměi)在揭阳县城东南24公里。属地都镇。古名槟 榔。因村后山上盛植枫林“槟榔”而得名。后改称枫美。  soqNzdTB2  
%B {D  
  ?登岗镇(Dēnggǎng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东部。 镇因驻 地名。相传元天历三年(1330)福建人路过该地,登虎山四望,认为可定居,取名登岗。1957 年设登岗乡。1959年成立登岗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D p6@%  
vq0M[Vy  
?西淇(Xīqí)在揭阳县城东18.5公里。属登岗镇。北宋靖康元年(1126 )潮州剌史定居潮州鳌头村,其长子听信地师之言,西行40里,择此依山傍水之地建村,故 名西淇。  e\ l,gQP  
1&@wb'MBs.  
  肖畔(Xiāopàn)在揭阳县城东17公里。属登岗镇。元泰定年 间(1324—1328)潮阳县肖姓人来此建村。村舍沿溪边延伸,故名肖畔。?  C>\!'^u1  
vU$O{|J  
  洋淇市(Yángqíshì)在揭阳县城东18公里。属登岗镇。宋 末元初杨姓人建村。因聚落周围水域广阔,故名洋淇。  )(ZPSg$/F  
X,!OWz:[  
  ?炮台镇(Pàotái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东部,榕江 南河、北河汇合处。宋代建,原名铺前。清顺治十三年(1656)临江处建两炮台,俗称城仔内 。后渐成集市,炮台亦渐取代铺前。1951年设炮台区。1957年改炮台乡。1958年成立炮台公 社,1983年又改区,1986年建镇。?  q| =q:4_L  
0m+5Zn  
  丰溪(Fēngxī)在揭阳县城东11公里。属炮台镇。元代由潮州风岭巷 人移此建村,因临枫江,“丰”与“枫”谐音,故名丰溪。  ILr6W@o5A  
[^(R1K  
  ?桃山(Táoshān)在揭阳县城东15公里。属炮台镇。含三联、三和、 市头、新明4个自然村。北有一形似桃的山丘,故名。  @'<j!CqQ o  
D O-K  
  ?雷浦(Léipǔ)在揭阳县城东14.5公里。属炮台镇。宋代有潮州官员 苏姓在此建府第,并请潮州剌史起名为雷浦。“雷”者,天神之一也;“浦”,取桑浦山之 “灵气”。?  SG|i/K|7  
.f92^lu9  
  玉滘镇(Yùjiào Zhèn)又名玉窖镇。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东北 部,东邻潮州市。镇区明初有谢姓至此经商,居于大滘桥西侧,原名大滘,雅称玉滘。镇以 驻地名。1956年设玉窖乡,1961年成立玉窖公社。1983年改设玉滘区,1986年建镇。  ^d5./M8Bd  
qT<qu(V:  
  ?山美(Shānměi)俗名山尾村。在揭阳县城东15公里。属玉滘 镇。宋代福建莆田人迁此。地处梅岗山脚得名山尾,雅称山美。  R8r[;u\iV  
y8~)/)l&  
  ?池渡(Chídù)原名池厝渡,又名池家渡。在揭阳县城东14.5 公里。 属玉滘镇。宋代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因村内有池厝渡、白石渡两渡口。且全村姓池,故名 。?  <0Egkz3s  
eVCkPv *  
  官硕(Guānshuò)在揭阳县城东20公里。属玉滘镇。含六亩 、新寨 、桥头等自然村。建村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因古官道由此过,村中有官差食宿的 硕驿站,故名。?  ,Y\4xg*`  
(fGJP*YO  
  云路镇(Yúnlù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梅岗山西北 麓。1957年设云路乡 。因乡驻云路村得名。宋末建云路村,以期望子孙平步青云得名。196 1年成立云路公社。1965年社址改驻北洋村。1983年改为云路区,1986年建镇。  |L_g/e1A3  
FvI0 J  
  中夏村(Zhōngxiàcūn)又名坎下村。在揭阳县城东东12.5公 里。属云路镇。明末建村。因村址在石尖岭山坡坎下而得名坎下。清道光年间(1821—1850) 以村中林姓家庙匾“梅岗林秀色,中夏遍地春”易名为中夏村。  Ay"2W%([`  
6dS1\Y  
  ?棋盘(Qípán)古称池畔寮。在揭阳县城东北14公里。属云路镇。明嘉 靖三十一年(1552)福建漳州人迁此,村民池姓,故名池畔寮。清嘉庆年间(1796—1820)池姓 将地权卖给官硕人。后又赎回,改村名棋盘。意为有棋己手,全盘皆话。  1M~:]}*<  
4|Gs(^nU  
  ?曲溪镇(Qūxī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中部,枫江之西、榕江 北河北岸。南宋始建。古有山泉顺势南流,从车涵口流经寨内注入榕江北河,因溪流弯曲得 名。清末形成圩集,称曲溪市。1957年设曲溪乡。1961年成立曲溪公社。1983年改区,1986 年建镇。  #g`cih=QL  
<C.$Db&9   
  龙砂(Lóngshā)在揭阳县城东9公里。属曲溪镇。古有溪河经此, 后人来此开垦发现沙垄旧迹。认为沙聚龙脉呈祥纳福,故名龙砂。?  Lx:9@3'7'  
;DgX"Uzm  
  枫口(Fēngkǒu)在揭阳县城东8.5公里,枫江和榕江北河汇合处。 属曲溪镇。清末建村,后又在枫江出口处建起门亭,有圩集,名枫口市。?  -< dMD_  
A6x_!  
  路篦(Lùbì)在揭阳县城东7公里。属曲溪镇。福建漳州人南宋 时移来 创寨内村,后有村民从寨内村分居于此,东有山路,取名路边。因竹篦编织日盛,后改路篦 。?  E=1/  
3~3(G[w  
  埔田镇(Pùtián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黄岐山北 麓。镇人民政府驻牌边村。1961年设埔田公社,因社址设于埔田村得名。埔田村名源于埔田 湖。1983年改埔田区,1986年建镇。?  Lq $4.l[j  
Q RmQ>  
  牌边(Páibiān)在揭阳县城东北10公里、车田河北岸。埔田镇人民 政府驻地。明中叶福建、江西人迁此定居。因有明邑举人吴继乔墓石牌坊,村东古驿道旁竖 有墓碑记,故名牌边村。?  Znl>*e/|  
9y|&T  
车田(Chētián)在揭阳县城北10.5公里。属埔田镇。元代 建村。村民用水轮车提水灌田,故名。古为驿道要冲,明筑部分城堡墙尤存。?  Zz)oMw  
sO4}kxZ  
  长岭(Chánglǐng)曾名长富岭。在揭阳县城北13.5公里 。属埔田镇。明初建村。因背群山,林木繁茂,原名长富岭,后简称长岭。?  %}]4Nsde  
jVFRqT%  
  锡场镇(Xīcháng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中部,西 、南面 为榕江北河萦绕。镇以驻地名。初名三姓村。后村民淘锡砂,炼锡,改名锡场。1957年设锡 场乡。1958年成立锡场公社。1983年底改区。1986年建镇。  x+:,b~Skk  
'3_B1iAv  
  ?华清(Huáqīng)俗称横清。在揭阳县城西北9公里。属锡场 镇。明末建村。以山水清秀而得名。  nhX p_Z9  
u FYQ^  
  ?潭王(Tánwáng)又名潭前王。在揭阳县城西北8公里。属锡场镇。 元末福建人建村。榕江北河沿村环绕,西部有一深潭,村民姓王,故名潭王。?  @8M2'R\  
]BQWA  
  新亨镇(Xīnhēng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西北部。 清嘉庆 年间(1796—1820)形成集市,称新亨埠,1949年置新亨镇。1958年成立新亨公社,1983年改 区,1986年又建镇。?  UVBw;V  
(Q]Y> '  
  五房(Wǔfáng)原名燕子坪。在揭阳县城北18公里。属新亨镇 。清顺治八年(1651)廖姓携眷从兴宁迁居于此,因有5个孙子,人称五房,流传成村名。?  l6DIsR  
% qjyk=z+Z  
  北良(Běiliáng)原名大良岗,在揭阳县城西北14.5公里 。属新 亨镇。宋初建村,各姓相处和睦,称大良岗。1950年与北陇村并乡,各取一字,改称北良村 。  =|5bhwU]  
??%T  
  硕榕(Shuòróng)在揭阳县城西北12公里。属新亨镇。村有 陈、邢二姓,分称陈厝、邢厝。清陈、邢两姓为蓝田都属,各称蓝硕和榕硕。1950年合并, 各取一字称硕榕。  FiU;>t<)  
)|^<w oli,  
  玉湖镇(Yùhú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西北部、榕江北河上游 。镇政府驻洪厝村(玉湖圩)。因四周环山,中为湖沼,清以前称产湖。民国时期改称山湖。 1949年雅化改名玉湖。1952年设玉湖区。1961年成立玉湖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Z Li o8  
>->xhlL*  
  ?汾水(Fénshuǐ)在揭阳县城北24公里,揭阳、丰顺两县交界处。属 玉湖镇。相传明中叶彰姓创寨,今有大园彰旧址。因榕江北河把耕地和住宅分割,故名汾水 村。  zm3MOH^a  
X @jYQ.  
  坪上(Píngshàng)在揭阳县城西北20.5公里。属玉湖镇。明嘉 靖三十九年(1560)建村。原名赤秋溪。因村旁溪流上游挖洗锡矿而呈赤色而得名。后因村民 避税,以村处山间坪地,改为坪上。?  z.9FDQLp  
HAUTCX  
  渔湖镇(Yúhú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南部、榕江中游 南北两 河中间。镇人民政府驻渔湖桥。古为咸淡水交汇的海边,渔民多在此作业,取名渔湖。明清 属渔湖都。1949年设渔湖区。1957年成立渔湖公社,1983年又改区,1986年建镇。  cA*X$j6  
@~U6=(+  
  ?渔湖桥(Yúhúqiáo)在揭阳县城东南6公里、榕江下游。渔 湖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化龙桥,传说有黑鲤化龙成桥,故名。后因地处渔湖镇,改为今名 。?  ,Qi|g'a  
]S2[eS  
  江夏(Jiāngxià)又名港下村。在揭阳县城东8公里。属渔 湖镇 。江灏村(现港口村)孙林氏于明宣德三年(1428)建村,取江灏之“江”字,命名江夏村。?  i e)1h  
}Keon.N?   
  京岗(Jīnggǎng)原名玉帛村。在揭阳县城东10公里,榕江 南河环 绕。属渔湖镇。南宋绍兴八年(1138)揭阳县治此。县令之子孙氏从江苏高邮县(今南京)迁居 此处岗埠地,命名京岗。?  rPGE-d3  
!e\R;bYM  
  梅兜(Méidōu)原名梅梓兜。在揭阳县城东3.5公里,北临榕 江北河 。属渔湖镇。因县城西门外梅花岭延伸至此,宋代建村,取名梅梓兜,梓指“家乡”之意。 清雍正初年,简称梅兜。?  L z>{FOR  
ZRq}g:  
  塘埔(Tánpǔ)曾名凤波。在揭阳县城东10公里,榕江北河中段西岸。 属渔湖镇。因村对岸有鸾波村,为使鸾凤成对,故取名凤波。后改塘埔村。?  fJ"~XTN}T  
/ -qt}  
  仙桥镇(Xiānqiáo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南部,东北 濒临榕江南河。镇人民政府驻仙桥山,故名。1961年成立仙桥公社。1983年设仙桥区,1986 年建镇。?  `J ,~hK  
gJFpEA {  
  山前(Shānqián)在揭阳县城南6公里、池揭公路东南侧。 属仙桥镇。明末清初,古溪陈姓建村于彩旗杆山,位于夷山之阳,取名山前村。?  pQMpkAX  
l0_E9qh-i  
篮兜(Lándōu)在揭阳县城南3公里,池揭公路东侧。属仙桥镇。东 晋已为聚居点。据宋代村中郑氏《篮桥家乘》载,取陕西篮田县境之篮桥,原名篮桥里。相 传海阳县山兜村林大钦与本村郑一统同授业于郑大仓名儒。为文墨挚友。后分别中状元和翰 林。为念其事,取二地名各一字名篮兜。?  0)Xue9AS  
JX@6Sg<  
  梅云镇(Méiyún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南部,南依 紫峰山 ,北临榕江南河。镇人民政府驻马索圩。因镇有梅畔、云光两村,各取首字而得名。1956年 设梅云乡。1961年成立梅云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6k=Wt7C  
k -DB~-L  
  云光(Yúnguāng)在揭阳县城西南4.5公里,北依榕江南 河。属梅云镇。宋末建村。原名白云,又名白垠。昔时村落无几,一望无际,只见白云,故 名。清顺治林奇芳父子同科登举人,建白云古庙。后改云光。?  D%Jc?6/I#3  
Ty4%du6?d  
  汤前(Tāngqián)在揭阳县城西南4.5公里,紫峰山麓。属梅云镇。 明永乐二年(1404)建村。因在汤泉之前,故名。  [[r3fEr$!p  
}!7DF  
  ?厚洋(Hòuyáng)在揭阳县城西南7公里。属梅云镇。明弘治 元年(1488)建村。因周围为广阔的低洼田洋,故名厚洋。  j!_^5d#d  
sd@gEp )L  
  ?磐东镇(Pándōng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中部。镇 人民政 府驻乔林村边(盘东新市场)。清属崇义乡磐溪都,因处磐溪都之东部,故名。1949年设磐东 区。1958年成立磐东公社,1983年又改区,1986建镇。?  K#C56k q&  
<QW1fE  
  乔林(Qiáolín)在揭阳县城西北1.5公里,榕江北河西侧。 磐东镇 人民政府驻地。宋时,福建莆田望江里人到此,当时四周古树参天,称古乔,人多姓林,故 称古乔林村。后简称乔林村。?  N9h@1'>  
E29gnYxu8  
  渡头顶寨(Dùtóudǐngzhài)在揭阳县城西北4公里、榕江北 河中下游南岸。属磐东镇。元至元年间(1264—1294)建村,许姓居民,有渡口,称渡头许。 又因分两处聚居,于榕江上游者称顶寨。相传古榕江北河于此转弯处有一深潭,亦称潭角。  dpn&)?f  
79B`w #  
  ?月城镇(Yuèchéng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偏西,榕 江南、北河之间。镇以驻地名,元致和元年(1328)立村,明建圆寨,寓意“十五之月”,故 名。1975年成立月城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G8DIig<  
~Ow23N  
  玉步头(Yùbùtóu)又名牛路头村。在揭阳县城西北10.5公里。属 月城镇。明代潭蔡村人迁居至此。乡民牵牛过溪必经村前头,称牛路头。雅称玉步头。?  :2Rci`lp  
8qYGlew,  
  棉洋(Miányáng)在揭阳县城西6公里、榕江南河边。属月城镇。 明成化年间(1465—1487)潮阳梅花深浦人迁此定居,取“子孙万代连续”意,定村名为绵阳 。后易为棉洋。?  NG W{Z~l  
U W)&Eky  
  桂岭镇(Guìlǐng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西部。镇 政府驻桂岭圩。1957年设桂岭乡。1961年成立桂岭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No>-^ )  
+xdFkc  
  玉白(Yùbái)又名大白村。在揭阳县城西北13公里。属桂岭镇 。明代建村。因村西有白土山,原名大白村。后为追念村民二世祖玉山,改名为玉白。?  M^Ay,jK!  
f{5| }PL  
  福岗(FúGǎng)在揭阳县城西11公里。属桂岭镇。明万历二十 五年(1597),潮阳县金玉镇柳岗村民迁居福岗山西,本县古溪村民迁居福岗山东,村以山名 。  lGHu@(n<  
YM.IRj2/1  
  霖磐镇(Línpán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榕江南河 中游北岸。镇人民政府驻南塘。清末磐溪都桂林村与霖田都德桥庵下村合建霖磐市于三角渡 边 ,名意示霖田、磐溪两都共建。1956年设霖磐乡。1961年成立霖磐公社,1983年改区,1986 年建镇。?  C\ >Mt  
iGeT^!N  
  南塘村(Nántángcūn)在揭阳县城西12公里。霖磐镇人民 政府驻地。因依南塘山建村而得名。?洋稠岗(Yángchóugǎng)在揭阳县城西13公里。属霖磐 镇。明万历十年(1582)福建莆田台高巷人置居霖田都东岗,后徙现址名稠岗,及后又易名为 洋稠岗。  ihY^~  
7(USp#"  
  桂林(Guìlín)原名下林。在揭阳县城西11公里。属霖磐镇。 据传福 建莆田县刘姓创乡于潮阳桂花篮(今属普宁)。明洪武七年(1374)因避祸害,移居下林村,后 取桂花篮之“桂”改称桂林。?  <9.7gwzE  
T0"0/{5-_  
  德桥(Déqiáo)原名竹桥。在揭阳县城西9公里、德桥河西岸 。属霖 磐镇。含庵下、河头、老圩、庵后、德桥圩等12个自然村。村以桥名。城西门有竹板活动桥 ,人称竹桥,因“竹”与“德”潮音相同,易名德桥。?  +ET  
I;.E}k   
  白塔镇(Báitǎ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西部。镇因驻 地名。 原名玉塔,因西北有小山联成“玉”字形得名。后因缺水地白色,俗称白塔。1961年成立白 塔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DoB3_=yJ+  
I4X+'fW,  
  广联(Guǎnglián)原名谢厝寮。在揭阳县城西18公里。属 白塔镇。古有谢姓在此搭寮居耕,名为谢厝寮。50年代改为今名。  QDT{Xg* I  
k|c0tvp  
古沟(Gǔgōu)在揭阳县城西16公里。属白塔镇。明天启六年(1 626)建村。相传古凿沟渠经此,故名古沟。  iK:qPrk-  
Q;,3W+(  
  ?桐坑(Tóngkēng)在揭阳县城西17.5公里。属白塔镇。含 桐联、桐和2个自然村。明初福建莆田人迁此建村。村祠边梧桐耸立,附近山坑亦称“桐籽 坷”,故名。?  v4a4*rBI"  
yr 9)ga%  
  龙尾镇(Lóngwěi Zhèn)揭阳县辖镇。在县境西部。镇因驻 地名。镇区处山峦似卧龙之尾,故名。1965年成立龙尾公社,1983年改龙尾区。1986年建镇 。?  #`)-$vUv^f  
Wu;|(2I  
  石坑(Shíkēng)在揭阳县城西23公里。属龙尾镇。明末建村。因乱 石布满山坑,故名。?  `1}?{ud  
 D6! +  
  高明(Gāomíng)又名古明。在揭阳县城西22公里。属龙尾镇。宋代 建村。在庵堂坷发现宋代古铜钱,得名古明。取意“古代文明”。1937年村人王战天回乡创 办知行学校,村改名为高明。?   s!fY^3  
Y {|~A  
我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人类从未停止过这样的千古之问。寻根索源,为的是在最初的时光里,找寻另外一部分的自已。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来潮始祖姓名? 正确答案:胡道夫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