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帮助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 5828阅读
  • 0回复
胡一宾 离线

级别: 管理员


  • UID3
  • 精华 35
  • 发帖1167
  • 金钱88145 RMB
  • 威望24278 点
  • 贡献值8888 点
  • 交易币8790
  • 好评度12796 点
  • 在线时间1261(时)
  • 注册时间2008-06-13
  • 最后登录2023-06-13
倒序阅读   只看楼主      0  发表于: 2008-08-11
更多操作

[分享] 揭西地名史志

--------------------以下资料来源于“广东省情信息库”。  9u1)Kr= e  
4x=rew>Ew  
揭西县(Jiēxī Xiàn)在汕头市西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县人 民政府驻河婆镇。1987年辖16镇、4乡。1965年划揭阳县西部和陆丰县五云、上砂等地置县 。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故名揭西。1983年划属汕头市。?  @QtJ/("&WC  
qFW- ~T  
  河婆镇(Hépó Zhèn)揭西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 境中西 部。1965年析置揭西县,始为揭西县治。明初有南关城,后为兵乱所毁。明洪武年间(1368 —1398),姓何老妇在南关城废墟上设卖茶寮,人称“何婆”,后成圩镇称何婆寮。近代改 称河婆。1958年成立河婆公社,后改为镇制。?  geWis(#J  
~)D2U:"^xm  
  下滩(Xiàtān)在揭西县城西北1.5公里。属河婆镇。明代建村。此 地原是横江河下游冲积地,故名下滩。  jK\2y|&&c  
x;LyR  
  马头(Mǎtóu)在揭西县城西南1.5公里,后倚大庙山。属河婆镇。原 名和宝寨。明代已建村。后因河婆地区每年春节迎霖田祖庙三山神驾马山游,此村是首站, 改为此名。  /`0*!sN*5  
VG+Yhm<SL  
  后埔(Hòubù)在揭西县城西北4公里。属河婆镇。明成化七年( 1471)建村。因地处一片大埔岗(指河岸旱作阶地),土层厚,得名厚埔。后改为后埔。?  ;C-5R U V  
r!yrPwKL  
  棉湖镇(Miánhú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创于 北宋仁 宗年间,古名道江,又称云湖,后因云湖沿岸多木棉树,故名棉湖。元代建棉湖寨。清代已 成为重要集镇,称棉湖市。1949年改棉湖镇。?  a=gTGG"9  
|hehROUn  
  甲埔(Jiǎpǔ)在揭西县城东30公里。属棉湖镇。宋代建村。原 名?埔,因近河边而得名。后因谐音而称甲埔。?  7|T<dfQk  
_%!C;`3Y  
  贡山(Gòngshān)在揭西县城东北33.6公里。属棉湖镇。 包括贡山、贡东、新厝陂、鲤鱼钓、玉石5个自然村。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建村。因 山中盛产木贡木而得名。?  B4R!V!Z*  
\SnW(,`oX  
  花园(Huāyuán)在揭西县城东30公里。属棉湖镇。创于明崇 祯年间(1628—1644)。为商人聚集之地。原名槐馨乡。因环境幽雅,誉为花园。?  (`4^|_gw  
~R/7J{Sg  
  厚埔(Hòubù)在揭西县城东31.6公里。属棉湖镇。宋代建村 。因原是荒山埔,又取“厚道”意,故名。?  n.67f  
+Bv{A3E9  
  东园镇(Dōngyuán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 榕江南 河中游北岸,邻接揭阳县。镇因驻地名。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村。原名冬茄园,以后 谐音简称东园。1965年成立东园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 H_Jr'/  
%p"x|e  
  三犁(Sānlí)在揭西县城东42公里。属东园镇。明代建村。因地形似 犁状,故名犁宅。后边邻创立新犁宅、犁宅埔,加上老犁宅,得名三犁。?  [9a0J):w{  
_< 69d  
  古福(Gǔfú)在揭西县城东41公里。属东园镇。明泰昌元年(1620)建村 。因地势似一只眠狗,村位肚腹,俗称狗肚。1950年取肚腹谐音雅化古福。?  kjN9(&D  
DTN@b!  
  赤岩(Chìyán)在揭西县城东41公里。属东园镇。元至治元年(1321) 闽人因避元兵,迁此置居。取“赤子思乡”之义而名。  $}l0Nh'Eu  
A,M RK#1u  
  ?塔头镇(Tǎtóu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民政府驻 山寮。镇因塔头圩而得名。圩紧靠五经富水边,俗称大头埠,方音谐音塔头埠,今称塔头圩 。1965年成立塔头公社,1986年建塔头镇。?  ^o"9f1s5  
7i~::Z <  
山寮(Shānliáo)在揭西县城东30公里。塔头镇人民政府驻地。明 末陕西人南迁福建,后迁居于此。先在村后山建茅寮,故名山上寮,简称山寮。?  N{iBVl  
j*Q/vY!T  
  顶埔(Gǐngpù)在揭西县城东31公里。属塔头镇。村前是一片低洼田 洋,房舍建在一片较高坡地上,俗称“埔”,故名。  a9"x_IVU  
P$2J`b[H$  
  ?阔园(Kuòyuán)在揭西县城东33公里。属塔头镇。含新寨、老寨、 三角区、陈厝寨、下片园5个自然村。因村边田园辽阔而得名。?  {gl-tRC3  
e>1^i;f  
  凤江镇(Fèngjiāng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 民政府驻旧厝。主要由凤湖、阳夏、鸿江三地组成。取凤湖之“凤”,鸿江之“江”而得名 。1965年成立凤江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eg) =^b  
4XQv  
  ?旧厝(Jiùcuò)在揭西县城东40公里。凤江镇人民政府驻地。明末始 建。原称“舅居”,方言谐音得旧厝。  ]1%H.pF  
P /wc9Yt  
  ?仙堀(Xiānkū)在揭西县城东36公里。属凤江镇。明代建村。原有湖 多淤沙名沙堀。后传村址是吕祖先师所择,改名仙堀。  hT^6Ifm  
WW@/q`h  
  ?金和镇(Jīnhé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南临榕江南 河。镇人民政府驻牛埔圩。1956年成立金和乡,取金坑村之“金”,和顺村之“和”,合称 金和。1960年成立金和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QY-P!JD  
~.AUy%$_g+  
  山湖(Shānhú)在揭西县城东36公里。属金和镇。明末建村。建村的 几兄弟名字均冠“仙”字,村又湖塘环绕,取名仙福湖。后简称山湖。?  I1kx3CwJ{P  
u~Q0V J~  
  竹宅(Zhúzhái)在揭西县城东35公里。属金和镇。清康熙年间(166 2—1722)建村。因遍地绿竹,故名。?  ZP*Hx %U  
W!I"rdo; V  
  大溪镇(Dàxī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 镇人民政府驻岭埔。当地人称南河为大溪,故名。1980年成立大溪公社,1983年改区,19 86年建镇。  zUXqTcj  
w@.E}%bwq  
  岭埔(Lǐngbù)在揭西县城东13公里,金山北麓。大溪镇人民政府驻 地。因山岭高大,名大岭埔,简称岭埔。?  1QE-[|  
W$N_GR'4  
  渔梁(Yúliáng)在揭西县城东12公里。属大溪镇。含庆九、金兴 、星光等自然村。聚落背山面河,人称“鱼米之乡”,原名鱼粮,后因同音,写成渔梁。?  wsP3hE' ]  
 2j H`  
  钱坑镇(Qiánkēng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宋初钱 姓人居此,原名钱家寨。元初钱姓他迁,又榕江南河流经,改为钱坑,1957年称钱坑乡,19 58年成立钱坑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d#I'9O0&  
;7 i 0ko9  
  ?芦谦埔(Lúqiānbù)在揭西县城东17公里,榕江南河中游南岸。属 钱坑镇。建村已有300余年。原坡地芦竹丛生,故名芦谦埔。?  H0 km*5Sn  
LcE!e%3  
  钱东(Qiándōng)在揭西县城东17公里。属钱坑镇。含下葛 、口围、仁褐、茨巷、河沟等11个自然村。宋初钱姓到此定居,在钱家寨之东,故名。?  u7fae$:&  
&pK1S>t  
  京溪园镇(Jīngxīyuán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 东部。 清末已在岭溪村南边形成京溪园圩,镇因圩名。1965年成立京溪园公社,1983年改区,1986 年建镇。  \ Yz>=rY  
+KDB^{  
  九斗埔(jiǔdǒubù)在揭西县城东32公里。属京溪园镇。清顺治 十七年(1660)建村。时因土地贫瘠,每亩收成只有九斗不及一石谷,故名。?  "Z }'u2%\m  
x+nrdW+  
  长滩(Chángtān)在揭西县城东27公里。属京溪园镇。明万历 年间建村。聚落沿溪边沙滩呈带状,故名。  _+wou(1y  
d4[M{LSl  
  ?五经富镇(Wǔjingfù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 镇以驻 地名。元至正十六年(1356)曾姓人从北方展转五华河口后到此,设打铁铺五间,得名五家铺 ,后以敬重儒家五经,取五家铺谐音,名五经富。1965年成立五经富公社,1983年改区,19 86年建镇。?  %S$`cp  
/`D] m?  
  石印寨(Shíyìnzhài)在揭西县城西北27公里。属五经富镇。明 代建村,原张姓人居,后张姓迁出,曾姓迁入,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先后建岐凤围和镐 德围寨。今村名以传说宋末皇帝玉玺曾失落此处而统称石印寨。  +f+x3OMX3  
)#T(2A  
?大寮(Dàliáo)在揭西县城东北35公里。属五经富镇。据传南宋末年 (1279)宋帝南逃经此扎营,设大寮一座,故名。  =bZ>>-<  
]0xbvJ8oK  
  ?营盘寨(Yíngpánzhài)在揭西县城东北32公里。属五经富镇。 据传南宋末年(1279)宋帝南逃,士卒途经此地安营扎寨,故名。?  w@nN3U+  
'\l(.N  
  灰寨镇(Huīzhài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镇人民政 府驻坡洋村。因灰寨圩得名。据称古民居多为石灰三合土建造房屋,人称灰屋,建圩称灰寨 圩。1965年成立灰寨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l:8gCi  
W )q^@6[d  
  马路(Mǎlù)在揭西县城东26公里。属灰寨镇。明景泰六年(1455)海丰 人到此置居。原是揭阳、陆丰、五华往来交通要道。终日车马来往,原名马辂,后写作马路 。  }Nl- 3I.S^  
:doP66["!  
  龙路径(Lónglùjìng)在揭西县城东23公里。属灰寨镇。明末清 初建村。时周围林木丛生,仅有放牛小道可通,故名牛路径。后雅化为今名。?  '%V ;oJ"  
b L!NT}y`  
  南山镇(Nánshān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中部。因处大北 山南麓而得名。1965年成立南山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QW6Tgt11  
X82sw>Y  
  上寮(Shàngliáo)在揭西县城东北15公里。属南山镇。明嘉靖二 十四年(1545)前建村。因村址之上方搭有草寮,故名。?  C $aiOK-]+  
!V Zl<|  
  分水(Fēnshuǐ)在揭西县城东13公里。属南山镇。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建村。因地处南山、龙潭两小河之分水岭处,故名。?  ! s?vj <  
/81Ux@,(e  
  秤钩潭(Chènggōután)在揭西县城东北15公里。属南山镇。含 桥背、上屋、溪背、旱禾坑、碗窖背、伯公岩6个自然村。清咸丰十年(1860)建村。处于大 北山区。因山溪有潭,形似秤钩,故名。?  Cq u/(=  
Z5[ t/  
  龙潭镇(Lóngtán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中部。镇人民政府 驻白棉湖。因境内龙潭水而得名。1965年成立龙潭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sJ7r9 O`x  
9HRYk13ae  
  白棉湖(Báimiánhú)原名白云洞,又名白云湖。在揭西县 城东北5公里。龙潭镇人民政府驻地。据传白姓人先居此而得名。?  s8{3~Hv  
Q)C#)|S  
  大埔头(Dàbūtóu)在揭西县城东北6公里。属龙潭镇。清康 熙十七年(1678)建村。因村在丘陵缓坡边而得名。?  9,82Uta  
9X@y*;w<t  
  井下楼(Jǐngxiàlóu)在揭西县城东北6公里。属龙潭镇 。含李公陂、下角坝、东坑3个自然村。清顺治七年(1650)建村,初分上楼、下楼。因上楼 地势较高,需要到下楼挑井水,后来习惯称井下楼。?  4cr >sz  
W&}R7a@:<~  
  坪上镇(Píngshàng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南部 。镇以坪上圩为名。1965年成立坪上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mDvZ 1aj  
M=x/PrY"R  
  上涵(Shànghán)在揭西县城东南18公里。属坪上镇。地处 石胜河 上游,河谷狭长,表面巨石遮盖,水从石下如同管道流出,当地称“涵空”,村置涵空之上 ,故名。  +J]3)8 y+  
eq "a)QB3m  
  尖田(Jiāntián)在揭西县城东南3.5公里。属坪上镇。明 中叶詹姓于此定居,始名詹田尾。后詹姓他迁,以谐音易为尖田。  WHvN6  
%@ G<B  
  ?员埔(Yuánbù)在揭西县城东南7公里。属坪上镇。分员东、 员西两村。?  p<`q^D  
w%VHq z$  
  五云镇(Wǔyún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相传 古代有 5个仙洞,称五云洞,后简称五云,五云圩。1965年成立五云公社,1984年改为区,1986年 建镇。?  aIRCz=N  
2hw3+ o6  
  下岗(Xiàgǎng)在揭西县城西南10公里。属五云镇。因村置 黄土岗下,故名。  xI<Dc*G  
45edyQ  
  ?下洞(Xiàdòng)在揭西县城西南6公里。属五云镇。含埔前 、梳子金、天锡楼、东山岭等9个自然村。明初建村。因居五云河下游,故名。?  y{s?]hLk  
Y@TZ Reb  
硁下(Kēngxià)在揭西县城西南8公里。属五云镇。因村西南狭谷 高差大,溪流冲击发出响声,人称此地为“硁”。村居硁下方,故名。?  aQMET~A:  
[}9R9G>"  
  上砂镇(Shàngshā Zhèn)揭西县辖镇。在县境西部。 因上砂河而得名。1965年成立上砂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5(%+8<2  
jWiB_8- 6  
  田唇(Tiánchūn)在揭西县城西27公里。属上砂镇。宋末建村。因 村置平坦良田边唇,故名。  ! 0fpD'f!n  
37a" <  
  ?白石(Báishí)在揭西县城西28公里。属上砂镇。明中叶建村。村 民以白姓为主,四周多大石。故名。  -mO[;lO  
{w(6Tc  
  ?下砂乡(Xiàshā Xiāng)揭西县辖乡。在县境西部。因 处上砂河下游而得名。原属五云镇。1986年析建下砂乡。  6WgGewn  
2 Nr j@q  
  ?宝石(Bǎoshí)在揭西县城西24公里。属下砂乡。含17个自然 村。因四周多山石而得名。  6BFtY+.y  
_w Cp.[3?t  
  ?大洋乡(Dàyáng Xiāng)揭西县辖乡。在县境北部大北 山区。乡人民政府驻仓头。明末丰顺人到此定居,因四周环山,中间为矩形田洋,原名小洋 。清末村人赴潮州科考得秀才,后知府改名大洋。1976年成立大洋公社,1983年改区,1986 年设乡。  ]b .@i&M  
' ,a'r.HJH  
  ?仓头(Cāngtóu)在揭西县城北40公里。大洋乡政府驻地。明代建村 。原名当头。因从五经富进入大洋境内,先见该村,故名。清代建有谷仓,改名为仓头。  pYI`5B4  
4.|]R8Mn  
  西田乡(Xītián Xiāng)揭西县辖乡。在县境北部。原 属良田区。1979年7月析良田以北地区置乡。因乡址设于西田村,故名。?  <!Nj2>  
E6NkuBQ((  
  中心(Zhōngxīn)在揭西县城北33公里。属西田乡。地处深 山沟。旧时为山区交通中心,故名。?  >72j,0=e  
pxM^|?Hxc  
  岸洋(`Anyáng)在揭西 县城北40公里。属西田乡。地处高山谷地,犹似天池之岸,故名。  ;q6: *H/  
G! zV=p  
  ?良田乡(Liángtián Xiāng)揭西县辖乡。在县境北部。乡 人民政府驻田心村。相传古代居住分散,乡民为交纳税赋,在此凑买部分田地为交税之本, 名粮田,后改为良田。1959年成立良田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设乡。  PX(.bP2^Lq  
x{Gb4=?l  
  ?田心(Tiánxīn)在揭西县城北13.5公里。良田乡人民政府驻地。 因位于田地中央,故名。?  9 vmH$  
Q68&CO(rE  
  金坑(Jīnkēng)原名淘金坑。在揭西县城北20公里、横江水库入口 处。属良田乡。清中叶,附近山地发现金矿,开采矿砂在村前小河陶洗,取名陶金坑,后简 称金坑。  68*h#&  
Dsm_T1X  
I/Hwf  
+AtZltM i  
giyKEnP  
vE>J@g2#  
"7JO~T+v  
我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人类从未停止过这样的千古之问。寻根索源,为的是在最初的时光里,找寻另外一部分的自已。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来潮始祖姓名? 正确答案:胡道夫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