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知识年龄称谓 EX"yxZ~
n{jGOfc
[>9is=>o.
1.襁褓 i~72bMw
sA
“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x1<|hTPk
2.孩提 A}w/OA97RO
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 kGJC\{N5N
3.齿龀 o;*Q}Gr<M
又称为龆龀(tíao chèn),指儿童换牙。 x~sBzTa
4.总角、垂髫 |BYRe1l6l
指幼年儿童。“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林黛玉进贾府》) dWW.Y*339
5.豆蔻年华 `@%LzeGz
指女子十三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l-Nz
6.笄(jī) )B*t
:tN
指女子十五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AFn7uW!9Gw
7.冠、加冠 ;@J}}h'y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wM{s|Ay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ig"L\ C"T
“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8,|k ao:
8.而立之年 fsXy"#mOkD
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 bd`P0f?
9.不惑之年 g{LP7D;6
四十岁。《论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MOC/KNb
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eH,or ,r
五十岁。 T>>c2$ x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论语》) #;S*V"
11.花甲、平头甲子 r|Z{-*`
六十岁。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纪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4z)]@:`}z
12.耆(qí) #z42C?V
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1mJHued=6
13.古稀 sq]F;=[5
七十岁。“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对联所写年龄为141岁)。 h`KU\X )A
14.耋(dié) _Ey5n!0:
七十至八十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摆动耋老,加劳。” }a/Cro.~4
15.耄(mào)
8EY:tzw
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0"#HJ
A44
16.期(jī) M\=2uKG#
颐 一百岁。 0 {mex4
T{'RV0%
来源:中华姓氏谱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