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知识年龄称谓 W+1nf:AI.
Y3DqsZ@
[|oG}'Xz
1.襁褓 .1RQ}Ro,<
“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eN.6l2-
2.孩提 gfj_]
指2~3岁的儿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 Ja:4EU$Lu
3.齿龀 M$%ON>Kq
又称为龆龀(tíao chèn),指儿童换牙。 jmwN 1Se>
4.总角、垂髫 LYECX
指幼年儿童。“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林黛玉进贾府》) Awxm[:r>^
5.豆蔻年华 N^$q;%
指女子十三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v1~l=^4&
6.笄(jī) =o~+R\1ux+
指女子十五岁,笄,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2=fM\G
7.冠、加冠 s 0Uid&qE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h_f-vP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W9Azp8)p]
“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v)_c*+6u
8.而立之年 z2YYxJc&w
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 s(3u\#P
9.不惑之年 aOGoJCt
C
四十岁。《论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LF!KP
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aAE4Ry?
五十岁。 /C Xg$%\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论语》) dY&v(~&;]
11.花甲、平头甲子 T$"~Vu
六十岁。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纪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DZ2gnRg
12.耆(qí) Ve%ua]qA
六十岁。《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Hrcf +`
13.古稀 l+F29_o#
七十岁。“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对联所写年龄为141岁)。 IF6$@Q
14.耋(dié) xaVX@ 3r.3
七十至八十岁。《左传•僖公九年》:“以伯摆动耋老,加劳。” >;,23X
15.耄(mào) OU7OX]h
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d.~ns4bt9
16.期(jī) ^6kl4:{idE
颐 一百岁。 8QJr!#u
4AJT)I.
来源:中华姓氏谱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