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有人根据中国《汉语大辞典》、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9c9@!RA2
|}}]&:w2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跆,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6j:Mbz
H xlw1(zS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弟、仍、云、耳。“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4mAtY
m
Iu[EUi!"
/f[_]Le
V]
附: Gs6#aL}]R
01 父为考,母为妣。 m\>x_:sE
"+WR[-n>\
02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
V{$),k
QE gv,J{
03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Yru[{h8hw`
,J^Op
04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G](K2=
eXd(R>Mx
05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4"d._Y
R3PhKdQ"
06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H5AY6),
_"bx#B*
07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UzXhf}\
P2p^jm
08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h]4+k'
@CmxH(-i-
09 父之姊妹为姑。 kT1lOP-Bg
J$Q-1fjj
10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la4,Z
t5k&xV=~
#
11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UE4#j\
(+_J0i t
12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F"=MU8
O, {
(
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i/~J0qQ
.9xGLmg
14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uS'ji
k}
8zCAy@u
15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39j d}]e
#dft-23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Gn[T1p?
wj^I1;lO
17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fw[ J
hLvv:C@
18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c^-DAgB
=/;_7|ssd
19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k +Oq$Pi
*LRGfk+h
20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O{Uz?#*x
yjq
)}y,tF
21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W!k6qTz)
Lk9>7xY
22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IMZKlU3
+7^Ul6BB#K
23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XbC8t &Q],
T_uuFL
24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yFt7fdl2
%&X
X*&
q
25 父之妾为庶母。 C\^K6,m5
Cf7\>U->
26 祖,王父也。 ;$QJnQ"R
=;H'~
27 晜,兄也。 ──宗族。 *eP4dGe&
?N
ga
28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DW'RopM
uFm-HR@4
29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1aE/_
yLx.*I^6
30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ECScx02
)9r%% #
31 母之姊妹为从母。 8j}m\^si
pJz8e&wyLM
32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母党。 LXLDu2/@
qt(:bEr^6b
33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X$9QW3.M
)US/bC!M$
34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fhmr*E'J
-G;1U
35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b-?o?}*
m_2P{
36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hYn'uL^~[
ib_Gy77Os
37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WDdi}i>2
/09=Tyy/\
38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iiHF
*u/|NU&X
39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 ""MeaM8[
}|Tg_+
40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Wts{tb
7]%il[
41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bG>qe1}&
`tG_O
42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妻党。 !yX<v%>_0
lrhAO"/1
43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i&dZTBGW
noA\5&hqW
44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5{HFx
2.D!4+&
45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gKN_~{{OD
NE3wui1 V
46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S I7B6c
*BsDHq-F~
47 女子子之夫为壻,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U.U.\
P(epG?Qg
48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wW8
6rB
+^?-}v
49 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hPz
df*(8
cJEz>Z6[
50 两壻相谓为亚。 4i/q^;`
Oq,.Kz
51 妇之党为婚兄弟,壻之党为姻兄弟。 41o!2(e$
O&w3@9KJ?
52 嫔,妇也。 ?d<:V.1U@
Hi_Al,j:
53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婚姻。 nnL$m_K~
1fW4=pF-K
t`T\d\
附:血系/远亲称呼大全 d7J[.^\
直系血亲 15o.j!S
父系 ;j U-<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O'-Zn]@.]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yH%+cmp7
母系 4AOS}@~W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8 :RiG2B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F/*fQAa"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4 Qel;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u~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CQ.4,S}6'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Q
*]`t@q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B\KS*Gya#
+?Jk@lE<
旁系血亲 i @9Qb
父系 ;b?+:L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A'I/Hf5
大妈:大爷的妻子 xdfvme[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qTHg[sME
婶:叔叔的妻子 ] ZGvRA&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4ci=*3=
姑夫:姑姑的丈夫 fslk7RlSKg
母系 tH,K\v`f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P"`=BU&
舅妈:舅舅的妻子 rtL9cw5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HwW[M[qA
姨夫:姨的丈夫 OF<n T
父系 |M<.O~|D6}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fsJTwSI["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1LE^dS^V
母系 5u)^FIBj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QP5:M!O<)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s83rhs`!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I^O:5x>[l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92aDHECo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s$>m0^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Utkf'I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8U<.16+5Q
9`
CiE
旁系血亲 t+!gzZ
父系 {<}I9D5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uP{+?#a_-\
大妈:大爷的妻子 "aWX:WL&}s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vQYfoam;
婶:叔叔的妻子 >9tkx/J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3TiXYH
姑夫:姑姑的丈夫 vg:J
#M:
母系 jaO#><f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k;fnC+Y$s
舅妈:舅舅的妻子 !|
<f%UO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I\r1Wj;
姨夫:姨的丈夫 y:|.m@
j1
姻亲 [> &+*c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a&s"#j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I0l.KiBm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P___S=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WA)fWkT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VIz{}_~'s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lv\F+?]a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e,#+Xx0M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NkA6Cp[Q,1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F*4Qa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W_BAb+$aF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v5sWVVR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DtF![0w/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i. u15$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S8I"8
{Mb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Vg/S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Qq/Xi,bZ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RM^?&PM85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wz`
_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