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有人根据中国《汉语大辞典》、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Gquuy7[&
mYv(R!37'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跆,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Z^ar.boc
qLK?%?.N<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弟、仍、云、耳。“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Vw~\H Gs/~
h"W8N+e\
RE"^
)-
附: VW<0Lt3
01 父为考,母为妣。 l,`!rF_
a9Y5
02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5v
_P
Oq
,D=fFpn
03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tAoa~FA
1[PMDS_X
04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N\b
<<zI\+V
05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j-b* C2l
|J>WC}g@n
06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DBgMC"_
3yO=S0`
07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8@\7&C(g17
8dO?K*J,H'
08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NCL>l;q
.*5 Z"Q['G
09 父之姊妹为姑。 dh -
,E
JL^2l$up
10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o\=n4;S
K5 KyG
11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K5Pm
55DE\<r
12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C9~~O~7x
.\:J~(
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z5 m>
H;P
jNyoN1M
14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K8[DZ)rO;Z
jvwwJ<K
15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8Q)2*>0
P'$ `'J]j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CIC[1,
(z7+|JE.
17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TO#Pz.)>B6
fiDl8=~@
18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h<l1U'Bn7
(<c7<_-H
19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 c%N/V
\
`V!>J1x
20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YD9
o
l ({AYB
21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e%O0hE
5iX!
lAFJ
22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3$/ 4wH^
6lFfS!ZFA
23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dcfe_EuT
K[?Xm"4
24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Rp'SJ
\2e0|)aF6
25 父之妾为庶母。 Ip
*g'
[(mlv42"
26 祖,王父也。 ip:LcG t
K_&MoyJJ9f
27 晜,兄也。 ──宗族。 CA s>AXbs
svhI3"r
28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6Au3gt/
>Aq:K^D/3F
29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5Av=3[kh"%
IDFFc&
30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JgYCsF/f
xL
"!~dN
31 母之姊妹为从母。 aUopNmN
1DJekiWf
32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母党。 19U]2D/z
[]pN$]+c
33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XzM^K3
b/("Y.r=
34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hZ$t$3
nv/[I,nw
35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4=<*Vd`p
_lxco=qd=%
36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K#}3
$lwz-^1t.
37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2I'~2o
oF&l-DHp
38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iz[gHB
^QXbJJ
39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K7)kS
uaPx"
40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b^CNVdo'
`ldz`yu6++
41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e":G*2a
V!/:53
42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妻党。 L,_.$1d
\?fI t?
43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9$*s8}|
YK#fa2ng
44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j;~%
lg=)
(P|pRVO
45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V-yUJ#f8[
=d`5f@'rl
46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Kq6jw/T
8?FueAM'
47 女子子之夫为壻,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t67Cv/r~
Xl-e !
48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Sv[ 5NZn0&
3lxc4@Zmd
49 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v3[@1FQ"
O6s.<`\
50 两壻相谓为亚。 I:j3sy
evuZY X@
51 妇之党为婚兄弟,壻之党为姻兄弟。 X[$++p
.
2t#L:vY
52 嫔,妇也。 P ,mN >
fxQN+6;
53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婚姻。 Sus;(3EX
3`.P'Fh(k
3R$Z[D-
附:血系/远亲称呼大全 3251Vq %
直系血亲 b{7E;KyY,
父系 0#p/A^\#7M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2[yBD-":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y'C-[nk
母系 7Ke&0eAw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6sfwlT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P5<vf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R
W/z1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kL*0M<0 (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T D@v9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v
$({C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Z9Vc ZP`
ed!>)Cb
旁系血亲 W8WXY_yJt
父系 ~.g3ukt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k1fa C
大妈:大爷的妻子 )X+mV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1 jb/o5n;
婶:叔叔的妻子 [1G^/K"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2'0K WYM
姑夫:姑姑的丈夫 15\Ph[6g
母系 SI:ifR&T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c,\i"=!$
舅妈:舅舅的妻子 j Ch=@<9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bv,2uW z
姨夫:姨的丈夫 :;]O
c
父系 u'~;Y.@i'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4?V\$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Q9F)
母系 ;t#]2
<d*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p1EF;4 #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tP%epQ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eD
Kxn8+(H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V&{MQWy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Zo-$z8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WN]<q`.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a}yXC<}$
(]2H7X:b
旁系血亲 ]3{0J
父系 .^(/n9|o-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RvRGRSyF
大妈:大爷的妻子 m:QG}{<.h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Av J4\
婶:叔叔的妻子 ?X$,fQ#F|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F'RUel_%
姑夫:姑姑的丈夫 7*+]wEs
母系 %r{3wH#D@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U Zd;e@
舅妈:舅舅的妻子 iI1n2>V3y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6)LFm
姨夫:姨的丈夫 wucV_p.E
姻亲 YNdrWBf)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Kb;dKQ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gk0.zz([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LaFZ?7@|}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U_)x/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A;XOT6jv?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6=_~0PcY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Ut@RGg+f8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Dr<='Ux[5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x[_=#8~.1x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5\9B"i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q<vf,D@{ !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f>j wN@(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UPU+ver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pD%$iq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c~}l8M%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b&)5:&MI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kh$_
!BT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5f'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