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有人根据中国《汉语大辞典》、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GCcwEl!K^
EO4"Z@ji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跆,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X)`(nj
$w|o@ Ml)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弟、仍、云、耳。“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W"Bf
F3kC"H
*]{9K
附: >/7KL2*
01 父为考,母为妣。 XX]5T`D
r4;5b s6wm
02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r!{w93rPX
F,'^se4&
03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
u(d'9u
c*y$bf<
04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D__lqboz
:N^@a-
05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H.(\p_N
B'G*y2UnG
06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 23m-
844tXMtPB\
07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h&\
Ck ~V5
08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5en
[)3E
S[W9G)KWp
09 父之姊妹为姑。 a<OCO0irJ
qT4I Y$h
10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_Vdb?
o7_MMeQ4
11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k3 d^9o#
v YRt2({}Z
12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pr0@sri@
Fpj6Atk
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A2g"=x[1@K
3e!3.$4M
14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D%c7JK
F<P
WBs%
15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7,V!Iv^X
6MLN>)t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ka?IX9t\
w5dIk]T
17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pm'
@2dT
1R5\GKF6o
18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e.qK=71
-4*'WzWr
19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K#9(|2J%
^}i50SG:y
20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BiHiVhD_
W (=Wg|cr
21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y8QV
Vu|Br
22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jMz1s%C
veYsctK~
23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5XSxQG@k^z
,<uiitOo
24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s
T
:tFK\
.LXh]I*
25 父之妾为庶母。 ]MqH13`)A
/%J&/2Wz
26 祖,王父也。 Q|j@#@O 1
>gX0Ij#G
27 晜,兄也。 ──宗族。 <F#*:Re_y
]YisZE4s
28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L}e"nzTE6I
Uy$U8b-ov
29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k&HRn
$nGbT4sc
30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c
XLV"d
j=xtnIq
31 母之姊妹为从母。 U}RS*7`
v @$evmA
32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母党。 ?z)y%`}
wzHjEW
33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w-
0O j
zCBtD_@
34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H0D>A<Ue
SQ~N X)
35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Wg^l
'
C0t+Q
36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LH3N}J({
4! Oa4
37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1WUFk ?p
:Fi%Cef|
38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bMqu5G_q
Wvut)T
39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n~>j&Kp
zJG x5JC
40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w+).pcG(*
.gM>FUH3L
41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eB<V%,%N#
L#7)X5a__
42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妻党。 X YNUss
}Ke
}rM<
43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r?5@Etpg
n3l"L|W^(<
44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eZR8<Z%
4,w{rmj
45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YmO"EWb
/c_kj2& ]9
46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N#pl mPrZ
E1l\~%A
47 女子子之夫为壻,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JGSk4
DSDl[;3O{s
48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8}"f|6Wm
;G4HMtL
49 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A1k&`
|k
T}w*K[z
$
50 两壻相谓为亚。 ,IT)zCpaBP
2vh!pez_
51 妇之党为婚兄弟,壻之党为姻兄弟。 aiR|.opIb
s_GK;;
52 嫔,妇也。 r'9=kx
-_{C+Y_
53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婚姻。 7+D'W7Yx
A<YZBR_
aCUV[CPw
附:血系/远亲称呼大全 a!0?L0_W&
直系血亲 h-2E
9Z
父系 aV?}+Y{#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l# !@{ <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YL9t3]
母系 ZHiICh|et%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hXJJ[+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unV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7ATt8T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os(Jr!p_=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ArmL,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r_g\_y7ua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o%4&1^ Vg
7uv/@(J"$
旁系血亲 (}~eD
父系 SVg@xu+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CYFas:rPLT
大妈:大爷的妻子
d5sGkR`(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9s\i(/RxW
婶:叔叔的妻子 4ye`;hXy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pzt Zb
姑夫:姑姑的丈夫 CQ8o9A/
母系 $@u^Jt, ?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G7/?hky 0.
舅妈:舅舅的妻子 6XOpB^@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YzhN |!;!k
姨夫:姨的丈夫 A=qW]Im
父系
cT>z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S,"ChR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AG$-U2ap
母系 uG(~m_7Hx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6`%NhkM_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7
ZfT?&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8;~C"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9A}
kkMB: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Va]vC8?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HzITsFZKT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G7_"^r%c9;
:|m~<'g
旁系血亲 >Rki[SNb-b
父系 n7, 6a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Xg!|F[i
大妈:大爷的妻子 *v:,rh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d'AviW>
婶:叔叔的妻子 XJxs4a1[t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uu@'02G8
姑夫:姑姑的丈夫 Y%CL@G60
母系 m|ERf 2-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UwL"%0u
舅妈:舅舅的妻子 }d~FTre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T24#gF~
姨夫:姨的丈夫 vq0M[Vy
姻亲 -4^@)~Y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Cj4b]*Q,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Z'EO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QnP?;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qs
c-e,rl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vZ nO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i3kI2\bd/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MJDB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Sj{rvW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Q5Ghki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vn%U;}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D
O- K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2GD mZl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l>
5]Wd{/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EkjK92cF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7].IT(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rCSG@D.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xZ @O"*{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6rN5Xf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