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有人根据中国《汉语大辞典》、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p~
M1}mE
>jAr9Blz]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跆,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NUBzm nA>8
^\ &:'$f+8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弟、仍、云、耳。“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QLo^6S5!
yG58?5
\9
z^9Yoqog
附:
B?c9cS5Mj
01 父为考,母为妣。 W?{
:HV
[wl:"rm
02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P%>? O :a
N!DAn\g
03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w[PWJ! <
y|b|_eE?{
04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王母。 "Iu[)O%
-bo2"*|m
05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 'X{cDdS^
ByeyUw
06 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J=>?D@K
x Yr-,$/
07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5?5? <
9@C3jZ+9`H
08 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 /h%<e
.EVy?-
09 父之姊妹为姑。 jJl6H~
"q
d
-6[\S#
10 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晜弟为族父。 5=Mm=HyI2
}(O/ y-
11 族父之子相谓为族晜弟。 BR\%aU$u
,s0 E]](
12 族晜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 4*OL^\%
13Ga #
13 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晜弟。 iC&=-$vu
sd\>|N?'
14 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Y."ujo #bB
ke|v|@
15 王父之姊妹为王姑。 %*P59%
zLXmjrC
16 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 [.B)W);
e;pVoRI
17 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 8^=g$;g
:7p0JG
d
18 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 (r`+q[
~c[}%Ir>
19 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m}0US;c#f
"s2?cQv{#
20 父之从父晜弟之母为从祖王母。 I.tJ4
A|tee@H*0
21 父之从祖晜弟之母为族祖王母。 +O3ze
L
'n I2RX
22 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PaV [{CD
vP&d
vAUF
23 父之从父晜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晜弟之妻为族祖母。 )F&@ M;2p'
b].:2
24 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 (6z^m?t?
MK[l*=\s
25 父之妾为庶母。 ?UQVmE&
W^0F(9~!(
26 祖,王父也。 n1o/-UY
&/R@cS6}'
27 晜,兄也。 ──宗族。 AL! ^1hCF
}uWJ
28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xGlV`n
/>q=qkdq0
29 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wH=
&KgR;.R^J
30 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 OYC4iI
+]
B
31 母之姊妹为从母。 C<fWDLwYqV
zB\g'F/
32 从母之男子为从母晜弟,其女子子为从母姊妹。 ──母党。 cO<]%L0
Y32F{ z
33 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e g`3v
_3tHzDSG
#
34 姑之子为甥,舅之子为甥,妻之晜弟为甥,姊妹之夫为甥。
w
Rb%-s
Dqe)8 r
35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QRdNi1&M
&T]+g8 ''
36 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 7Upm
j>eL&.d
37 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 0m)["g4
#h ;j2
38 女子谓晜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 shxr^
#NNj#
39 女子子之子为外孙。 _`/0/69
rui}a=rs
40 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 j2lo~J)
4C[,S|J
41 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K'{R'A
;|w &
n
42 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妻党。 2 *n2!7jZ*
Nv*x^y]
43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N<hbV0$ %
rfYu8-
44 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naY{w
r\vB-nJ
45 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SDiZOypS
EG&^;uU
46 子之妻为妇,长妇为嫡妇,众妇为庶妇。 F^_d8=67
h
=nFT0];
47 女子子之夫为壻,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 \l{*1lQ`
Xn"n5=M
48 父之党为宗族,母与妻之党为兄弟。 0{v?
M
^
ZoBsZ
49 妇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谓为婚姻。 n)} J<
aRq7x~j
)\
50 两壻相谓为亚。 xj{X#[q):
51.F,uY
51 妇之党为婚兄弟,壻之党为姻兄弟。 =b32E^z,
hiaj!&+Q
52 嫔,妇也。 J><O
51
+^gh3Y
53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 ──婚姻。 @
S
?.`o
/OgXNIl]
?Li^X
ONz
附:血系/远亲称呼大全 >?'q P ]
直系血亲 3{Ze>yFE
父系 <Nvw
w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dpZ7eJ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Y:^ =jV7
母系 0-0 )E&2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seHwn'Jn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7EY~5U/4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2F!K
}aw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aen(Mcd3bg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yZK1bnYG|I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ro@Zbm;P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vIU+ZdBw
5YC56,X
旁系血亲 9/}i6j8Z
父系 H24g+<Tv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5|m|R"I*Y
大妈:大爷的妻子 PZNo.0M70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 /-
@R|
婶:叔叔的妻子 rZu_"bcJ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0ZEnejy
姑夫:姑姑的丈夫 )g:UH
Ns
母系 }yx{13:[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3
4YYw@?}Y
舅妈:舅舅的妻子 *IGxa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1?(BWX)7
姨夫:姨的丈夫 (m)%5*:
父系 z"}k\B-5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x@DXW(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9;~xx
To
母系 Q[J,j+f<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Bc'(2A;,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x3<}X;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X$/3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kSU5
}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w MWq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J}jK_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f*XF"@ZQV
"1%<IqpU+
旁系血亲 -J[zJ4z#
父系 Ez?vJDd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aU^>kRGc
大妈:大爷的妻子 \^Y#"zXo1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gywI@QD%#
婶:叔叔的妻子 ;T#t)oV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6i.'S5.
姑夫:姑姑的丈夫 (n" )
母系 [.6>%G1C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aq3ngo.
舅妈:舅舅的妻子 ez(4TtT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k%Mpw
姨夫:姨的丈夫 F1M@$S,
姻亲 IL.Jx:(0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Yw^n?~~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Lv}Xku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enG6T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lDLdUs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 R~+p#l+Q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mY90]g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6sP;O,UX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Z6D4VZVF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wB9IP{Pf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V]q{N-Iq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U$s@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iM8hGQ`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7IK<9i4O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Ub3,x~V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 CN,eiZ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yQHPN0/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te6[^_k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H k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