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族谱、谱牒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V,G|k!!
原始社会开始便有了人类。有了人类以后,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要有区别,因此而产生了最古老的姓氏。 B|&"#Q
姓氏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国家的根基。周朝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人类社会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后,父系的“氏”取代了母系的“姓”,“姓”逐渐与“氏”混合。汉代时,“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从此姓与氏合而为一。 V?=8".GiX
随着姓氏的出现和发展,相应地产生了姓氏族谱,姓氏学、谱牒学也随之兴起。 7bV{Q355P
^Y
iJV7
二、姓氏族谱、谱牒学的产生和发展 L\#<JxY$p
1、家谱、谱牒学的萌芽和兴起 D&/L:
(1)、商朝时期,人们就开始修撰谱牒,其中“兜”的家谱保留至今。春秋时期,“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行人子羽,皆能探讨本源,自炎黄而下,如指诸掌”。同时也出现了姓氏学方面的专著。如《世本》等。 |0%+wB
(2)、战国之后,谱牒有了相当的发展。朝廷也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使谱牒能够起到“定世系,辨昭穆”的作用。两汉时期,一些著名的谱牒开始出现。如杨雄的《家谱》等,享誉后世。 iURk=
*Z=
2、家谱、谱牒学的发展和普及 L*~J%7
(1)、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谱牒极其重视。“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成为风尚。朝廷选拔官员、社会婚丧嫁娶,都以谱牒为依据。唐朝时期,出现了贞观、开元之治,虽然社会对谱牒的重视不及以前,但谱牒之学仍有一定的发展,牒学兴起。如《开元谱》等依然影响重大,《元和姓纂》最为完备,一直流传至今。五代之后,朝廷不再设掌管谱牒的官员,私家修谱之风异军突起。 E8~}PQW:I
(2)、北宋时期,姓氏谱牒学再起高潮,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民修多官撰少。由于谱牒学的兴盛,朝廷对民间私修谱也采取宽容的态度。导致这一时期,家谱、宗谱、世系谱等遍地皆是。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胡氏家谱》、《陶氏家谱》等。 Zib)P &
3、元朝时期,家谱、谱牒学的发展进入低谷 jb^N|zb
元朝建立后,朝廷歧视汉人、南人,不允许官私撰修汉姓谱,汉人家谱遭到打击性的焚毁,散失殆尽。也就造成撰修家谱、谱牒产生资料不全的历史原因。 zNIsf"
4、家谱、谱牒学的再度兴起 Yk5}`d!:
(1)、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命吴沈等撰《千家姓》,收录1968个姓。家谱的的修撰也再度兴起,几乎发展到“家家有谱”的历史盛况。谱牒之学又重新振兴。 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