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己的祖宗要自己努力寻找
#vIF]Y
自从梦断麻城以后,如何寻找自己的祖宗,就陷入了茫然。
有人说,要找权威,懂胡氏族谱的人查,别的人不懂。确实问了许多人,都说不知道。所以,就把问题交到最懂胡氏族谱的胡海老先生那里。
那时的基本资料是:
内江资阳保和一带胡氏 寻根资料
入川时间:可能 1810年 前后
资阳活动:丰裕-汤巴沟-石板滩-保和王衬沟
字 辈:臣再世朝国 守忝寿来得 修兆吉兴泽
乾元亨利贞 富贵永远华(父亲手书)
gHTo|2 Q{
迁川后胡家山的祖屋(2008年拍摄)
v67o>`<$
曾祖父茔头茂盛的同根三发弯弯树
s]}P
jh8
这就是我知道的关于我们家族的全部信息。一是信息少,二是胡海老先生也忙于其他全国胡氏的重要事情,到我下一次再见到他老人家时,一点都没有提到帮我寻根的事情。我也不好意思问。
还有人说,可以找组织,找胡氏宗亲组织。我一问,全国组织还不止一个。我们四川的,还在筹备。我一求助,大家也热心响应。有的送我大部头的族谱,有的卖给我几卷的族谱。但是问到我们家属于胡氏的哪个支系,从哪里迁入四川的,就没有人知道了。还有的说,吉科宗亲不急,我们发现了就会告诉你的。我也知道,这个问题,不是百度一下就可以有答案的,人家查谱也要费许多时间的。我又等了半年,还是没有消息。
信息时代,网络万能。我又到网上求助诸位宗亲。我发过一条信息:
我是胡吉科,祖居四川省资阳县,据说先后居住丰裕区、石板滩,后到保和镇(原崇善乡)王衬沟。先曾祖一代(1840年前后)购置的胡家山为居住地。我父亲留下的手书辈分为:臣再世朝国 守泰寿来得 修兆吉兴泽 乾元亨利贞 富贵永远华。现有得字辈以下祖坟4座以上。祖父胡修谏(胡焕文)似为湖南腔。父亲胡兆松(胡志良)自称祖籍是湖南省(?)麻城县孝感乡,可能有误。王衬沟当地现有胡姓户籍吉字辈以下20 人左右,我的一家在成都和深圳,10多人。有记录的祖辈为胡得金(胡修谏(胡书琴、胡敬先、胡敬清、胡兆松(胡吉书胡吉科胡吉明胡吉芳)胡瑞芝)、胡修城(胡兆仁(胡吉友胡吉光胡吉详)胡兆仪)胡得璋,推断本系的始祖为胡来X。如有知道我们这支胡氏前辈的,请联系QQ371936894,电邮:mail@kjhf.com,谢谢!(08年01月发布过,至今无回应,本人现从事知识产权业务,胡海老先生《大通考》的版权登记为本人免费代办,中国、美国著名的U盘专利中英文稿为本人撰写) 我本以为大家看到这条消息,就有人会去查询,翻谱,或询问某些权威人士,帮我找到祖源。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看到一条回帖。倒是看到世界头衔的谱书里面,断章取义地收录我的字辈信息,堂而皇之地入了通谱,又不给我稿费,也不通知我本人,却拿出去卖大钱了。看来,网络的应用,也没有那么简单。
询问过权威,求教过组织,求助过网络,几乎一概没有肯定的答案。
这,是怎么回事情?我的祖宗该怎么找?
经过一系列的求助无果以后,我悟出了一点点名堂,那就是自己的祖宗,得自己去努力寻找。求助于人,特别是依赖别人,遇到这种复杂的族谱支系问题,收效甚微。
明白依赖的坏处后,确立了自力更生的方针,就开始自己补充胡氏光荣历史的学习,补充谱牒学的知识,以及古地理,历代政区的知识,购买了历史地图集,郭沫若主编的,等等,还订立了寻根计划。
首先,端正态度,即使资料稀少,也要积极展开自己的寻根工作。大家看到,我在前面列出的我的资料,不要说没有家谱那么完善咯,即使一般寻根的宗亲,资料也比我的多。资料少,是不是就不找了呢?是不是就要放弃呢?我的态度是决不放弃!慢慢积累、收集,同时交流,需要什么资料,又回到家乡去找。
我父亲手书的字辈,是二十个字:守泰寿来得 修兆吉兴泽 乾元亨利贞 富贵永远华。我整理资料,给家族的人交流,一个堂弟就说,他父亲以前告诉他,说还有五个字在前面。就增加到二十五个字:
臣再世朝国 守泰寿来得 修兆吉兴泽 乾元亨利贞 富贵永远华。
这次增补,非常重要,尤其是靠前的字辈信息,是祖源解码的关键。
还有堂号问题,始迁祖问题,迁出具体地名问题,都是线索。我也回老家去找,可惜没有找到。
还有口音,家族传说也是重要线索。我听到过孝感有人分析两家吵架时,都会提到你家的损失、我家的损失,还不都是XX公的损失。这种意思的说法,可能就是源于某种家族传说,据此断定两家是一个祖宗。可惜我们家没有类似的传说。但是口音的特点是有的。
这些,都逐渐发到过群上,但是,回复不多。我因此又总结了端正态度后的第二个寻根的重点。
其次,资料发布要完整。如用挤牙膏的方式,一次发一点信息,别的宗亲帮助你查谱,其中遇到一个问题,又要问你,两三天排除不了一个信息。这样别人也会失掉耐心的。所以我集中我掌握的信息,一次性发布如下:
内江资阳保和一带胡氏 寻根资料
入川时间:可能 1810年 前后
入川始祖:未确定 堂 号:不知
家 谱:没有看到 迁出地:不知
资阳活动:丰裕-汤巴沟-石板滩-保和王衬沟
称谓口音:父亲(大爷)母亲(大娘)爷爷(嗲嗲)奶奶(nainai平声)
姨父(姑爷)姑父母(baobao?)姨婆(姑婆)
祖父口音 可能是湖南、江西
吃(chia) 这里(goli) 睡觉(kungao)蛇(干黄鳝)
可排除麻城的吃(chi)
字 辈:臣再世朝国 守忝寿来得 修兆吉兴泽
乾元亨利贞 富贵永远华(父亲手书)
出生参考:来1810 得1840 (推测年份)
修1878 兆1916 吉1946 兴1974 (记录年份)
提 供 人:胡吉科13600192178 QQ371936894
这样的信息发到群上面,大家都觉得可以操作,尽量帮助我了。很快,永州的宗亲,岳阳的宗亲,都进行仔细的查对族谱,分析口音,提出我们祖源的江西说、湖南说、邵阳说及益阳说等等。总之,寻根变得有点可能了。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多一些的资料。
再次,要多拍谱,收集谱,回来仔细研究,不要简单地看是不是一样的字辈。族谱是记录一个支系的成员的重要载体,也是记录族群变迁、迁徙的重要宝贵资料。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字辈,也叫班次、字派等。我们到图书馆查族谱,走访族群聚居地收集和查阅当地族谱,总会去找该支系的字辈记录,进行记录,比对,研究,分析。寻根的,会拿自己家族的字辈与找到的字辈比较,看看别人是不是自己的同宗;研究、考察性的,就会记录、翻拍这些字辈,与别的研究对象比较,看是否存在源流关系。胡海老前辈耗时十四载,走遍大半个中国,他用手抄方式收集的,就不光是字辈,而是包括字辈,序跋,说明,订正及族群繁衍的详细记录。我们初涉寻根的宗亲,很容易见到谱书,只去翻阅记有字辈的那几页,看到与自己的字辈相同的几个字,就立即宣布找到同宗了;看不到相同的字,就立即扔下谱书走人,灰心丧气。我在福建坦洋,四川内江,湖北麻城,都看到与我家的字辈相同的一两个字,例如吉、亨、臣,还好,我没有因此轻率下结论而停止寻根的脚步。
我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多看谱,多买谱,多收集谱以及多拍谱,回家以后,努力地、辛苦地拜读、学习、理解。以新发现的知识点、疑问点,同网友、群友和族谱知识丰富的宗亲交流请教。
在孝感收获中华胡姓通谱湖北卷及孝南卷,麻城卷;
向九江购买中华胡氏通谱;
到江西安义拍华林谱、大成谱;
两进邵阳,拍光绪23年(1897)谱和民国十四年以及一九九四年的合编谱;
春节专程驱车贵阳转安顺,获赠湖南衡阳金竹园入黔支系谱;
路经内江,拍綦江遵义手抄谱;
与德军宗亲交流资中老谱;
清明贯穿福建,赴宁德拍坦洋谱;
五一访永州获新田砠湾新谱;
加上2005年和最近,两次拜望胡海老前辈,获赠《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及增订本;我手上已经积累了大小不等的二十多部胡氏族谱,为我的寻根活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