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帮助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 2969阅读
  • 0回复
胡伟凯 离线

级别: 论坛版主


  • UID9
  • 精华 1
  • 发帖83
  • 金钱543 RMB
  • 威望321 点
  • 贡献值1 点
  • 交易币0
  • 好评度503 点
  • 在线时间29(时)
  • 注册时间2008-06-16
  • 最后登录2012-11-12
倒序阅读   只看楼主      0  发表于: 2008-06-18
更多操作

[分享] 潮 州 歌 册

本帖被 漳湖旧家 从 潮汕专栏 移动到本区(2009-05-27)
  流行于潮汕民间、南洋群岛潮人社会的潮州歌册,历史悠久,深受城乡群众的欢迎。 Gk967pC  
  潮州歌册的歌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节,每节用一韵。偶尔也有三字、四字、五字等句式。内容有历史故事、才子佳人故事、公案故事、地方民间故事等。诵唱者主要是中下层文化的潮籍妇女,中老年妇女居多。 ::o lN  
  潮州歌册的传统本子,多为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潮州李万利、吴瑞文堂、吴生记等商号木板印刷,有《双鹦鹉》、《秦雪梅》、《玉麒麟》、《刘龙图》等,约三百余部。这些本子居多一直诵唱至今,深为潮汕人所喜爱。传统本子不少被古今潮剧班改为潮剧剧本,搬上舞台,如《刘备招亲》、《刘龙图》、《五凤朝阳》、《刘明珠》、《锦鸳鸯》……民国时期谢吟等编剧先生,其剧本多从潮州歌册改编而来,备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 |e,05aM  
  民国时期,汕头市马合利等商号开始用铅字印刷二些由律民主革命的歌册,诸如《新中华》、《许友若》等。抗日战争时期则有《保卫大潮汕》、《南澳光复记》等,这些进步歌册进人寻常百姓家之后,起到唤醒民众,抗日救国的作用。 |HU@ >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潮汕各地的文化人,如陈觅、李昌松、李作辉、萧菲等。纷纷挥毫创作新潮州歌册,汕头市及各县报刊不时刊登这一说唱文学,使城乡妇女更有兴趣说唱。其时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白毛女》、《红灯记》、《红珊瑚》等二十多部,都是潮汕作者所写的。这些新潮州歌册与传统潮州歌册一样,具有故事曲折新奇,语言通俗生动、音韵和谐顺口、诵唱起来吸引听众等特点。汕头市曲艺团等文艺团体曾以弦乐伴奏—在舞台式申台演播登上大雅之堂,效果甚佳,观众喜闻乐见。 ~Xr=4V:a+  
  时至今日,一些文化部门以至城乡百姓家中,仍收藏有新旧潮州歌册不少,一些潮剧编剧先生—仍以旧歌册作为脚本,改编成大型古装潮剧和锦出戏,这些戏大多成为保留剧目。 m2 -Sx  
  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许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很重视潮州歌册这一地方文化艺术,或撰文发表评论,或在地方志书上编纂,或收进曲艺选集。赵景深先生主编的《古代曲艺选集》中,就收有《吴忠恕》等潮州歌册的部分章节;谭正壁、谭寻合著的《木鱼书潮州歌册歌录》一书,介绍了潮州歌册的历史、形式、特点、流传等。 2C2fGY u  
  潮州歌册是潮汕地区的地方文化艺术,只要世界有潮人在,它就不会消亡。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来潮始祖姓名? 正确答案:胡道夫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