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Du."O]syD
=FtJa3mHK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V_-{TGKX
sCE2 F_xjL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ME
.
S|?Ht61k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bD;c>5t
#-Ad0/
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 %:WM]dc
C^ h
CT
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 [#-!&>
iu(+
N~
● 始皇倨傲废谥法 Yab=p
9V;;
jJDYl( [
秦代皇帝嬴政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将“皇”、“帝”连起来开始称“皇帝”。“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历朝最高统治者欣然接受。西汉又恢复了谥号。 <m3or
&\/b(|>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武则天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唐代对殁世皇帝简称谥号。明朝皇帝谥号十七字。清朝皇帝谥号为廿一字。字数这么多,当然就无法当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场合用。 '{(/C
?T
>hbT'Or@
yL>wCD,L
古代谥法表 e=%6\&q
auS.q5
%
'fkaeFzOl
民无能名曰神 ,dO$R.h
靖民则法曰皇 化合神者曰皇
?Ok@1
德象天地曰帝 德合天者曰帝 Jf{
M[ z
仁义所往曰王 czv )D\*
立志及觽曰公 :u$+lq
执应八方曰侯 {!9i8T
赏庆刑威曰君 从之成髃曰君
Nu%:7
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 *b
>hZkObn
照临四方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果虑果远曰明 ';0NWFP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2>bV+[@B
绥柔士民曰德 谏争不威曰德 @ dF]X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9M$N>[og
安民立政曰成 Cq-#|+zr
渊源流通曰康 温柔好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 合民安乐曰康 r0 6M.r
布德执义曰穆 中情见貌曰穆 @lnM%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闻周达曰昭 (66DKG
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 布纲治纪曰平 克定祸乱曰平 oz- k_9%
由义而济曰景 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 q"Z!}^{
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就曰贞 不隐无屈曰贞 b-XC\
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 U
DC>iHt
能思辩觽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 始建国都曰元 主义行德曰元 !(wH}ti
圣善周闻曰宣 w(xRL#%
兵甲亟作曰庄 叡圉克服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 武而不遂曰庄 :&oUI&(o
柔质慈民曰惠 爱民好与曰惠 s"solPw
夙夜警戒曰敬 合善典法曰敬 =!cI@TI
刚德克就曰肃 执心决断曰肃 _noQk3N
不生其国曰声 [Ifhh2
爱民好治曰戴 典礼不愆曰戴 \1p5$0z
未家短折曰伤 7berkU0P
短折不成曰殇 'F[ C 4
隐拂不成曰隐 不显尸国曰隐 见美坚长曰隐 4fCg{
官人应实曰知 J|BZ{T}d
肆行劳祀曰悼 年中早夭曰悼 恐惧从处曰悼 Y[yw8a
凶年无谷曰荒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U~w g'
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傦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 r\-25F<e5
贞心大度曰匡 0u"/7OU
德正应和曰莫 S=wJ{?gzAK
施勤无私曰类 4JD 8w3u/
啬于赐与曰爱 k v}<u
危身奉上曰忠 8{GRrwQ>
克威捷行曰魏 克威惠礼曰魏 n_Ka+Y<
教诲不倦曰长 9IRvbE~2
肇敏行成曰直 a} w%k
疏远继位曰绍 96.z\[0VZ
好廉自克曰节 OLdD3OI
好更改旧曰易 Q$(0Nx<
爱民在刑曰克 u70-HFI@
一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 j_r7oARL
尊贤贵义曰恭 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 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 爱民长弟曰恭 *KXg;777
执礼御宾曰恭 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 F|DKp[<]8
威仪悉备曰钦 l<
y9ue=
大虑静民曰定 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 X}5aE4K/
辟地有德曰襄 甲冑有劳曰襄 /<s$Am
小心畏忌曰僖 h1 D#,
质渊受谏曰厘 有罚而还曰厘 Sp]i~#q_'
温柔贤善曰懿 MK<VjpP0(
心能制义曰度 n6a*|rE
聪明叡哲曰献 知质有圣曰献 dTV:/QM
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 _ x.D< n=X
执心克庄曰齐 资辅共就曰齐 5w#*JK
甄心动惧曰顷 敏以敬慎曰顷 B
az:N6u
柔德安觽曰靖 恭己鲜言曰靖 宽乐令终曰靖 r12{XW?~
威德刚武曰圉 L8~nx}UP5
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i
C?I
追补前过曰刚 _0rHxh7}q
猛以刚果曰威 猛以强果曰威 强义执正曰威 ecH
-JPm'
治典不杀曰祁 w$5
N6
大虑行节曰考 #89h}mp'
治民克尽曰使 `37GVo4
好和不争曰安 p]zYj >e
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F)0I7+lP
行见中外曰悫 lK?
Z38
状古述今曰誉 Qw$"W/&X
昭功宁民曰商 $DfaW3bJ
克杀秉政曰夷 安心好静曰夷 yt&eY6Xp
执义扬善曰怀 热识 折曰怀 Jb~ -)n2
述义不克曰丁 x,Cc$C~YP
有功安民曰烈 秉德尊业曰烈 P'Fy,fNg
刚克为伐曰翼 思虑深远曰翼 0)8QOTeT
外内贞复曰白 Ohm>^N;
不勤成名曰灵 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 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极知鬼神曰灵 K+` Vn
杀戮无辜曰厉 a9E!2o
+,
愎很遂过曰刺 不思忘爱曰刺 lbES9o5
蚤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k&~|_$0@
好变动民曰躁 LaE;{ jY
不悔前过曰戾 @HfWAFT
壅遏不通曰幽 蚤孤铺位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qRSB>5c
柔质受谏曰慧 !j(KbAhWZ
名实不爽曰质 sQA{[l!aj
温良好乐曰良 %(-YOTDr
慈和篃服曰顺 嵯痛然 曰顺 {}3kla{
博闻多能曰宪 n(Up?_
满志多穷曰惑 ~EU[?
思虑不爽曰厚 a .5s5g)8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觽曰炀 ~PNO|]8j
内外宾服曰正 K;f'&9-+i,
彰义揜过曰坚 v}IP%84
华言无实曰夸 @Y>3 -,o,S
逆天虐民曰抗 j}R4mh
名与实爽曰缪 G5Ci"0
择善而从曰比 6bg+U`&g
武而不遂曰壮 R0<ka[+
好巧自是曰专 \ooqa<_
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 oPNYCE
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 {zGIQG9
秉,顺也。就,会也。锡,与也。典,常也。 4:}`X
肆,放也。康,虚也。叡,圣也。惠,爱也。 (%>Sln5hq
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 a{h(BI^~
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 Y\T*8\h_[
敏,疾也,速也。载,事也。弥,久也。 lO9{S=N
x~GV#c
注:网摘